
“花重錦官城”工程劍南大道路段效果圖
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該區已經完成海綿城市規劃,2017年將繼續結合環城生態區建設、宜居水岸建設和道路大修改造工程、公共空間環境提升項目、公園綠地景觀工程等,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寓意城市像海綿一樣,有降雨時,能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成都高新區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2016年建成開園的桂溪生態公園就是全面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建設而成,也是成都市“海綿城市”示范工程。公園總面積1400畝,位于繞城高速外側,天府大道從中央穿園而過。
“這座高品質的城市公園,旨在打造集海綿城市、多元水景、多樣景觀、市民交流活動和應急避難為一體的綜合性綠色平臺。”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內完善的雨水收集與回用系統很好地實踐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園內85.3%為綠地,雨水通過綠地自然滲透,另14.7%的硬質鋪裝部分中有70%為透水材料,園區總透水率達95.6%。園內收集的所有雨水將進入再循環利用系統,最終通過噴灌和澆灌的方式反補到園區的景觀用水當中。
宜居水岸工程也全面融入了“海綿”理念, “成都高新區內現有河道27條,總長約200公里。如果按照傳統城市的水泥硬地面,雨水下滲量很小,很容易造成積水內澇。如今,我們在水岸建設中,運用綠地‘軟地面’,預留了雨水滯留和儲蓄的空間,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含蓄水源,還能美化河岸,提升景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區內已建成日處理中水7萬噸的肖家河人工濕地,形成河道生態走廊近120公里,河岸景觀大提升,宜居水岸初見成效。“2017年,我們將進一步構建環城生態區濕地水系,加強清水河等重要水系綠地鏈建設,提升打造水生態景觀特色靚點等綜合整治工程。”
與此同時, 結合“花重錦官城”增花添彩工程,成都高新區2016年在完成吉泰路櫻花大道及府城大道建設時同步對道路沿線及周邊區域景觀進行高品質提升,設置了適宜步行的寬步道、串聯的綠道,增加了人性化設施,結合海綿城市概念設置雨水花園,構建出了高品質、人性化、系統性的街道空間。
“‘海綿城市’不只是建一個公園,一道河岸,它貫穿于城市建設的整體思路中。”成都高新區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高新區堅持規劃先行,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發力,做好城市綠化美化,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大力推廣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朝向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