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治水提質,龍崗河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2016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6天,優良率91.8%。而初步預計,去年龍崗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也不斷提升。”13日下午,記者從龍崗區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幾年來,龍崗區PM2.5年均濃度優于坪山、寶安、龍華、光明,達到近5年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優水平。
龍崗區環保水務局表示,影響該區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包括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過境貨柜車數量較大;裸露土地和建設施工揚塵引起的顆粒物污染;工業生產帶來的空氣污染,主要有鍋爐煙氣和揮發性有機物;另外是周邊城區污染源。
在水環境方面,去年該區監測河流有48條,其中水質達Ⅲ類水體標準的1條,達Ⅳ類誰標準的1條,其余46條河流水質均劣于地表水Ⅴ類標準。全區16條主要河流中,11條河流水質好轉、5條河流水質變差。黑臭水體方面,龍崗區建成區有黑臭河流6條,年中完成了南約河黑臭河流綜合治理工程。
聲環境方面投訴量增加較快。數據顯示,2016年該區共接到噪聲類信訪投訴7230宗,占全部信訪案件的48.4%。其中建筑施工類噪聲投訴占噪聲總投訴的61.8%,占比最高,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垃圾處理也是龍崗一大難題。2016年該區生活垃圾日處理量達到3667噸,其中紅花嶺垃圾填埋場一直超負荷填埋。據透露,未來兩三年紅花嶺填埋場將面臨更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低碳發展成為龍崗區一大特色。去年4月,國家環保部與深圳市政府簽訂共建“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合作框架協議,龍崗區緊抓機遇,努力爭取“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最終落戶龍崗。
為提升大氣環境質量,今年該區將加強施工工地監管,深入開展759輛柴油叉車等施工機械尾氣排放整治工作;持續開展全區47個生物質鍋爐的污染物監測與燃料抽樣檢測工作,推廣利用太陽能、中央空調余熱和集中供熱工程替代鍋爐。此外,龍崗將全面推進8條河流的黑臭水體整治,到2018年龍崗河及南約河、龍西河等8條支流均達到五類水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