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依水而生,因水而興。浦陽江水系、西小江水系等五大水系,為蕭山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助推蕭山率先實現工業強區之夢,走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前列。
如今,當經濟走到轉型升級的關口,治水,也成為蕭山生態環境建設嚴峻的課題。治水,是惠及蕭山百姓的民生實事,是倒逼經濟轉型的發展大事,是建設“美麗蕭山”的第一要事。
全省部署“五水共治”大計,為蕭山鐵腕治水提供了最好契機。人們希望,“小時候游泳的河還能回來。”那么,清流拿什么喚回?治水該怎么治?
到2014年底,全區建成污水收集處理一張網,實現一鎮一干管一泵站,形成城鄉一體化治污的蕭山模式。根據蕭山區的“五水共治”三年行動計劃及2014年重點工作,該區以“治污水”為重點,計劃到今年底,貫通全區污水治理三條主通道,完成三大區塊截污納管,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區鎮管網全連通、收集污水全處理。到2015年,全區新建泵站10座,區級管線30公里;各鎮街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3年內,新增收集生活污水量4.5萬噸/日,完成兩大污水處理廠提標及擴建工程全投運。
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26個鎮街都有一干管一泵站
位于蕭山新區的大浦河,東連山北河,西接官河,橫貫新區東西,穿越腹心地帶,河道兩側分布著人民廣場、歌劇院、銀河公園、水景公園以及大量的住宅小區,是新區的主要景觀走廊。這樣一條景觀走廊,卻上了城區河道的“黑臭榜”。
今年6月開始,大浦河截污納管工程正式進場施工。對大浦河周邊的23個排污口,施工方將進行分類處理,對未實施截污的排污口和雨污混流管實施截污;對違法偷排的污水口進行整頓;對污水錯接、漏接入雨水管的在岸上進行改造,此外,新建污水管網、污水截流井等污水設施,將小區、商場、大廈、商戶等產生的污水納入污水管網,切斷污水進入河道的途徑。
把全區的污水收集進一張網,集中處理。在蕭山區,這樣的集污納管工程正在全區轟轟烈烈地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投入建設污水收集處理“一張網”,這是蕭山區有別于其他縣市分散治理的模式。
根據“三片收集、三點處理”治污原則,蕭山在全區14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實行污水分城區、東片、南片三個區塊分片收集,同時進行“一鎮(街)一干管一泵站”建設,實現污水管網延伸至所有鎮街,最大限度實行截污納管集中處理、統一排放,形成污水收集處理一張網,打造城鄉治污一體化的蕭山模式。
在蕭山的東片,農村的污水排放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蕭山區有效整合全區排水網絡體系,逐步以城區為中心向農村地區延伸,已于2011年完成東片污水網絡。東片區域南線為衙前、坎山、瓜瀝、黨山、益農;北線為江東、南陽、靖江、義蓬、新灣、臨江,兩線均按規劃納入臨江污水處理廠。
隨著總投資4.9億元的南片截污納管工程的建設,全區污水收集網絡也將覆蓋最后一片。目前,南片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剩余的樓塔泵站及西線管線將于今年全部完成。南片污水收集系統的完善,彌補了蕭山污水治理的最后一塊短板,使“三片收集”的目標成為現實。屆時,區級管線將覆蓋至全區所有鎮街和園區。
今年,城區的污水收集網絡基本成型,累計埋設主干管約254公里,建成污水泵站37座,確保城區各地污水均能就近納管后輸送至錢江污水處理廠。
今后,三片的污水將集中由錢江污水處理廠和臨江污水處理廠處理。這也標志著蕭山地區構建起了“一鎮(街)一干管一泵站”的治污模式,全區截污納管工作走在了浙江前列。
截至目前,蕭山已在全區埋設污水DN300(直徑300毫米)以上主干管530余公里,建成各級中間提升泵站67座,管網投入超過15億元,治污版圖覆蓋全區,日污水處理能力達71萬噸,污水治理實現“城鄉一體,全區納管”,這一規模實為罕見。2015年底前,蕭山還將再新建泵站10座、區級管線30公里,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
農村生活污水全治理
一村一方案51個亮點村年底竣工
今年以來,蕭山區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區政府2014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
集鎮周邊的村,因為靠近市政管網,主要采用的是集污納管類型。如樓家塔村等集鎮周邊的村,通過集污納管,將污水全部運輸到污水廠進行集中處理。區水務集團等單位還抽調業務骨干成立專家組,對各村設計方案進行“一村一審”,并多次優化,確保實施方案科學合理。
居民分布廣而散的農村,考慮到村莊定位、經濟基礎和其他情況,蕭山區為收盡農村每一滴污水,還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確定了51個亮點村,新增受益農戶45184戶,建制村和自然村覆蓋率達到100%,每個亮點村村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戶受益率達80%以上。
對于常住戶數在50戶以下的村,主要采用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模式,即厭氧池+人工濕地模式。而戶數在50戶以上的村,主要采用微動力處理模式,即在前者模式的基礎上加裝動力,提高處理能力。
璇山下村、眾聯村、鳳塢村、三聯村,被列入蕭山區率先實施生活污水治理的51個亮點村,將在年底前竣工。4個村的治理工程總投資2200萬元,受益農戶2100多戶,均采用了無動力厭氧+人工濕地模式。通過治理,農戶家庭產生的廚房廢水、廁所污水和洗滌廢水“三水合一”,匯集到污水處理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再經人工濕地二次處理后排放。“經處理的水,澆花、灌溉都沒問題。”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說。工程投入使用后,將徹底消除村莊生活污水隨意直排傾倒的現象。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蕭山區堅持執行“嚴入嚴出”選材標準。對直接關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效的大眾管材、塑料檢查井、玻璃鋼化糞池、玻璃鋼一體化設備等4種主材實行區級統一招投標,并提高區級招標準入門檻。
為了讓整個招投標、施工用材進場等環節更加透明陽光,區里還專門出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細則》《蕭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管理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在完善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落實了“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的監督機制。與此同時,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督查,效能監察,區住建局、市場監管局抽樣檢測,村民代表、老黨員、老干部村級全程跟蹤督查等,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質量監督體系。
截至9月1日,51個亮點村中已有42個完成招投標工作,其中41個村已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接戶管道敷設7879.5米,村內支管敷設6197.4米,村內主管敷設13162.7米,化糞池改造1624個,檢查井安裝1390個;134個一般村正開展方案設計等工作。
鏈接
污水處理廠大擴容
結合錢江與臨江兩大污水處理廠接近滿負荷運行的實際情況,蕭山積極推進兩大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及提標技改工程,工程總投入高達21.5億元,建成后總處理能力將達到103萬噸/日。其中,錢江廠項目擴建規模為12萬噸/日,同步實施一二期22萬噸/日提標技改,今年8月份進場施工,計劃2015年竣工;臨江廠項目擴建規模為20萬噸/日,同步實施一期30萬噸/日提標技改,概算總投資17億元,力爭于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污泥處置榜樣再升級。為減少二次污染,蕭山區水務集團引進污泥制磚、污泥干化焚燒、污泥深度脫水3個污泥處理項目,總投資達1億元。每天處理污泥1300多噸,污水廠所有污泥于2008年起實現了零填埋,每年能節省填埋土地約150畝。隨著污水廠擴建及印染等企業污泥產量的增加,水務集團即將開建4000噸/日污泥處置項目,總投資約3.9億元,采用“深度脫水+焚燒+煙氣凈化”的工藝路線,最終實現污泥的徹底無害化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