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萍籍a業發展要切實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務必將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三大發展戰略’、公眾需求和市場導向結合起來,切實推動環??萍籍a業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轉化。”四川省副省長陳文華近日在四川首屆環??萍籍a業工作會議上強調。
四川省將從哪些方面落實會議內容,推動產業轉化?記者對此進行了報道。
從區域環境質量入手,探索建立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的的區域環境質量管理評價模式
“目前,四川省還處在回答環境問題‘怎么樣’的階段,要回答‘為什么’、‘怎么辦’還需憑借環保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指出,四川環保科技產業已進入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全省要重點抓好“1314”工程,大力推進環保科技產業發展。
據了解,“1314”工程即以科技創新為統領,突出環境科技、環境標準、環保產業3個重點,推動以環境質量管理為目標導向的轉型,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綜合環境服務、區域環境質量評價、環境風險控制與人體健康4方面工作。
2012年,四川省首先從區域環境質量評價領域落實“1314”工程。四川省環保廳組織開展了《區域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組在分析研究區域環境特點及公眾對環境質量需求基礎上,結合環保部門具備的環境監測技術能力,確定了環境空氣、水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和土壤質量作為區域環境質量評價一級指標,下設二級和三級指標,并選擇在成都、自貢、攀枝花、瀘州、巴中和馬爾康等6個區域進行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測試。
測試顯示,評價分值與實際感觀基本吻合,較為直觀地體現了各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揭示了測試地區環境質量變化的主要因素。在總結測試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四川省將進一步深化分析研究,優化指標設置,改進分值計算。
在“區域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四川省環保廳將選擇部分省級生態縣和生態文明示范區開展區域環境質量評價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的的區域環境質量管理評價模式。
通過幾年試點,待監測項目和監測點位逐步完善后,再全省鋪開。對參與試點的地區,在確保環境質量不下降的情況下,省環保廳將給予一定激勵。
重點實驗室加快科研成果產出和運用,推進成果產業化,霧霾防控和水環境承載力等重大環境問題研究是重點
科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此,四川省抓住重點,從公眾最關注的問題開始,建設重點實驗室和科研中心,為環保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首先,重點支持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目前,四川省成立了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農村環保工程技術中心、土壤環保重點實驗室、大氣污染治理催化劑工程技術中心等4家省級環保重點實驗室和環保工作技術中心。
到2020年,四川省還要創建3個國家級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30個省級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形成以省級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為依托的全省環??蒲畜w系。
技術中心擬采取開放式模式,科研成果產出和運用得到重視,爭取避免科研成果“睡大覺”。四川省也將依托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開展重大環境問題研究,推進成果產業化,實施新技術試點示范工程。
其次,抓好灰霾防控科研攻關。在完成“四川盆地城市群灰霾污染防控研究”專項的基礎上,結合大氣復合污染的地區特點,四川將灰霾防控研究專項向全省重點地區拓展。重點推動川南城市群、攀西地區、川東北城市群3個片區的灰霾防控研究,建立源清單數據庫,做好源解析工作,提出防控對策,逐步形成全省灰霾污染防控預警預報平臺。
再次,開展水環境承載力科研攻關。實施重點流域水環境容量研究,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摸清全省水環境容量;開展經濟發達地區水環境承載力研究,重點開展成都經濟區、攀西經濟區水環境承載力研究,科學指導產業發展與布局;開展生態環境價值評估研究,為開展環境產權、排污權交易奠定基礎。
同時,針對全省實際,倡導建立技術聯盟,先期組建“四川省水環境治理技術聯盟”。隨后把聯盟發展成為由省級環保部門牽頭協調的集研發、集成、推廣于一體的水環境治理技術平臺,為解決水環境問題提供先進技術支持。
集聚發展增強產業優勢,確立5個環保產業園區,積極培育八大優勢領域,支持有“頭雁效應”的骨干企業
四川省環保廳明確,力爭到2015年,實現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2020年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培育50家環保骨干企業,其中,20家產值超過10億元,30家產值超5億,并爭取有3家~5家環保企業上市。
這一目標的確定,推動了產業園區的發展。四川省在充分考慮區位優勢、突出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將成都金堂、成都錦江、自貢板倉、綿陽游仙和廣安武勝等5個環保產業園區作為集聚發展重點。
四川省力爭通過5年時間的建設,使成都、自貢、綿陽3個市的環保產業園區的年產值均超過300億元。其中,力爭把成都金堂打造成“西部第一”的環保產業園區,形成“東有宜興,西有金堂”的格局。同時,鼓勵其他市(州)要找出各自優勢,找準突破方向,不盲目發展。
依托不同的產業園區,四川省確立了8個優勢領域,分別是催化劑、膜材料、聲屏障、煙氣脫硫成套裝置、生活垃圾發電成套裝置、環保監測儀器制造、鄉鎮污水處理成套裝置、環境服務業等。并對具有“頭雁效應”的骨干企業,加大支持力度,爭取通過5年時間,實現重點優勢領域年產值均超過50億元。
建立環境服務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推行以效果為導向的綜合環境服務試點
四川省首屆環??萍籍a業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完善促進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營造有利于環??萍籍a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同時,環保科技產業也逐漸向市場化轉變。
目前,四川省已經開始研究建立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推進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環境責任保險和綠色采購等工作。
隨著環保科技產業發展,環境服務的配套也逐漸受到關注。四川省環保廳研究制定了推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環境服務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同時,鼓勵各地推行以效果為導向的綜合環境服務試點,引導環境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此外,四川省還將充分發揮環保“整盤棋”的作用,通過完善各項機制保障環保科技產業發展。
第一,加強環??萍籍a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環保部門要充分認識環??萍籍a業在環保工作的作用,環境行政決策要建立在充分的科學依據和相應的技術支撐之上,才能保證其科學有效可行。要切實加強對科技產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領導班子要定期不定期研究解決科技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逐步設立專門科室,配備專職人員。
第二,建立健全環??萍籍a業發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咨詢委”專家智囊團、環保社團組織和社會各界科研力量的作用。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環境技術創新體系,廣聚環保領域各類專家,構建環保科研統一戰線。
第三,各級環保部門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加大環??萍籍a業投入,不斷加大環境科技和環保產業的投入,協調爭取各方面對環??萍籍a業發展的支持,應進一步明確排污費部分用于環??茖W研究、環保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和示范推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