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水淡化過程中,廢棄的濃海水如何處置是個難題,循環利用是解決排放難題的新嘗試。為了避免海水淡化項目對渤海海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曹妃甸在海水淡化過程中整合區域資源,由唐山三友化工公司和南堡鹽場全部接收該項目排放的濃海水,用于鹽化工生產和曬鹽生產。
所謂海水淡化,就是把苦澀的海水“脫鹽”,抽出能飲用的淡水,還要口感極佳。曹妃甸地理位置優越,受洋流影響,該海域屬清潔海域,擁有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水質明顯優于渤海灣其他海域,預處理更方便,對飲用水水質也有更大保障,具備開展海水淡化的天然優勢。這為海水淡化工程落戶曹妃甸創下了條件。
距離曹妃甸港一港池不遠處,就是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公司的5萬噸海水淡化項目已經投產,每天淡化產生1萬噸淡水進入曹妃甸市政管網。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了海水淡化的基本流程:淡化海水主要由取水、超濾、反滲透、后礦化等工序系統組成。海水經抽取后,首先需要去除粗顆粒雜質,然后在超濾環節去除直徑150微米以下的細顆粒雜質。反滲透則主要用于去除海水中的鹽分。經過最后的礦化水質平衡環節,海水就成為可以供生產生活使用的淡水。“我們的工藝非常先進,一噸海水可以生產0.46噸淡水,廢棄的濃海水送往附近的企業進行曬鹽和鹽化工生產,體現了環保的要求。
曹妃甸是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區,海水淡化項目是其重點發展的循環經濟項目。日前,曹妃甸日產100萬噸海水淡化進京項目已取得河北省發改委的批準,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獲批后,這一工程將在年底動工建設,預計最快2019年投產并開始向北京輸水,屆時可日均淡化100萬噸海水,經淡化處理后達到飲用水標準的渤海海水將通過管線輸送到京城,進入北京的水廠再進行調配。對于缺水的北京來說,在曹妃甸建設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基地,將對北京形成水資源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