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海鷗”的到來,讓海口人民戲謔自己居住的城市成了“水上威尼斯”。在17日下午省政府召開的抗風救災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解釋了造成內澇的4大原因,并透露,政府正在積極著手解決城市排澇問題,目前18個市縣的城市排澇規劃已上報國家住建部。其中,海口擬計劃投入183億元,用于綜合解決城市排水排澇等問題。
三大“短板”一個巧合 造成海口變“威尼斯”
臺風“海鷗”造成我省海口、澄邁、臨高、文昌等多個市縣內澇,特別是海口市風力較強雨量較大,全天降雨量為175.3毫米,達到大暴雨等級。登陸海南時,正遇上天文大潮,臺風引發的風暴潮與天文大潮疊加,出現66年以來的最高潮位4.37米。海口海甸五西路防洪溝、龍昆溝、大同溝、海甸溪等河道溢出路面,造成海口市海甸島片區道路、龍華路、義龍路等25條道路嚴重積水,深幅有30-50厘米,面積有17.3平方公里。
對此,省水務廳副廳長沈仲韜分析,在海口,積水主要有4個原因。
“我們現有的排水設施建設標準偏低。”沈仲韜表示,此次強降雨時間急短、雨量大。海口市區24小時降雨量達175.3毫米,達到大暴雨等級,超出海口市城市道路排水設計一年一遇的排水標準。
又恰逢風暴增水海潮上漲頂托。9月16日11時達到4.37米的高潮水位,使得龍昆溝、美舍河、五西路明溝、海甸溪河道水浸溢出路面,造成市區路段嚴重積水。
第三個原因在于城市擴張速度太快,排水設施建設的不完善,歷史欠賬多。沈仲韜說,海口市現有排水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不配套,管道排水理念和設計方式陳舊,與新城市積水范圍不協調,城市管網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且城市排澇系統不完善,規劃排水出口為建設完善和人為占壓排洪河道等排水設施,造成椰海大道景山學校段、瓊山大道、濱涯路、文明東與板橋路口等道路積水長時間不能消退。
還有就是,我國排水設施相對單一,沒有綜合考慮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透水性廣場等綜合工程設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排水造成內澇。
海南省18個市縣排澇規劃已上報住建部
排水是城市的良心。除了海口外,近年來,國內多個城市遭遇了內澇帶來的重創,讓城市排水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那么,這個問題可有解?
“我們要建設海綿城市,政府正在轉變理念。”沈仲韜介紹,國務院2013年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其中特別提到了城市供水、排水排澇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住建部去年已開始啟動全國所有城市排澇規劃工作,提出10年內全面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從2015年開始的前5年為建設期,政府市政、規劃、建設、水利等多個部門,通過排水管網的更新改造等措施,綜合解決城市內澇的問題。
沈仲韜強調,“排水是城市的良心,”他同時表示,“城市內澇是綜合因素產生的結果,不是簡單地加粗加多排水管道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需要新增透水地面,或下沉式廣場,下沉式綠地等手段。”他透露,目前,海南省有18個市縣的城市排澇規劃工作意見完成,上報國家住建部。
海口市政府副秘書長吳優也表示,經水務廳批復,上報給國家住建部的海口城市排澇規劃中,擬計劃累計投入183億元,用于綜合解決城市排水排澇等問題。“資金投入很大,政府有意于改變原來重地上輕地下,重面子輕里子的問題。”沈仲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