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景德鎮市連降大到暴雨,但市民驚奇地發現,往年“逢雨必澇”的里村橋涵卻沒有出現積水,交通暢通無阻。
里村橋涵只是景德鎮市治理城市內澇的一個縮影。珠山西路、陶陽中路、為民社區、太白園曙光村……許多易積水地段在今年都摘掉了內澇重災區的帽子。自從2013 年初市城市防洪與“一江二岸”二期改造工程竣工后,全市防汛的重心已經從治理昌江河轉向了治理內澇。
2012 年8 月9 日至10 日,受臺風“海葵”影響,景德鎮遭遇特大暴雨,導致市區內澇嚴重,部分地段交通癱瘓,極大地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幽默的景德鎮網友發帖戲稱:“快到景德鎮來看海。”而此時,城市決策者們的心情卻非常沉重,他們充分認識到“向城市內澇宣戰”已經迫在眉睫。
從2013 年起,一場治理城市內澇的戰役在景德鎮打響,市政府開出了“三劑藥方”,對城市內澇展開了標本兼治的大治理。
第一劑藥方: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2013 年,景德鎮市完成了馬鞍山路(里村涵洞—花園轉盤)、珠山西路、陶陽中路、景東大道昌江廣場支線、昌江大道北側、陶玉路等6 條道路的下水道改造工程,并對蟠龍崗、機械中專附近、涼山樹、一心橋等地的50 余條里弄(社區)進行了路面及排水改造。
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羅家塢大溝(里村)一期改造工程,改造下水道總長度270 米,均為6 米箱涵式,與里村花園、馬鞍山、鐵路護坡旁等地的6 條分支下水道連接貫通,里村橋涵雨天嚴重積水這一存在幾十年的頑疾得以根治;對祥集下弄、迎瑞下弄、太白園路曙光瓷廠宿舍、銀曙路紅旗瓷廠宿舍等地的近20 條里弄(社區)進行了路面及下水道改造。
何家橋—南河排水項目正在實施;瓷都大道豪德段及西山路、龍井路主排水系統改造也在加緊建設,確保年底之前完工。今年下半年,市建設局還將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繼續實施老城區道路改造和城區排水設施建設。
第二劑藥方:大力實施地下管網建設
2013 年4 月,景德鎮市城區地下綜合管線普查及信息系統建設工程正式實施,在江西省11 個設區市中“先行一步”。截至2013 年12 月底,市地下管線普查外業探測工作全部完成,探測管線總長度達1800 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市地下綜合管線普查及信息系統建設工程通過專家驗收。該工程的完成,將從根本上杜絕地下管線亂鋪亂設、管理混亂的局面,為城市排水系統的升級改造提供了寶貴的決策依據和數據參考。
2013 年,市中心城昌南拓展區綜合管溝建設工程正式上馬。有關昌南拓展區地下管網建設,曾經有兩個選項:一是建設常規地下管網,二是建設綜合管溝(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即在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現統一規劃、設計和管理。就城市長遠發展而言,后者明顯優于前者,但后者的一次性投資極大,對財政并不富裕的景德鎮來說,是一次難以取舍的抉擇。市委、市政府經過慎重研究,最終選擇了建設綜合管溝。這一富有前瞻性的決策,為昌南拓展區未來發展留下了足夠的地下空間,從根本上解決了內澇問題。截至今年6 月份,地下綜合管溝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長1960 米的一號線管溝已全部完工。
今后,不僅要在昌南拓展區建設中以長遠發展的眼光建設地下管網工程,對老城區地下管網的改造也將高標準、嚴要求,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的“地下財富”。
第三劑藥方:全力保障“城市的良心”
大文豪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治理城市內澇,疏通下水道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為保障“城市的良心”,市政工程處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日常疏通工作,做到未雨綢繆。2013 年,該處清掏下水道約6000 米,清理淤泥垃圾百余車。今年,該處加大了清掏下水道的工作力度,上半年已清理淤泥垃圾60 余車,并從7月份起,連續3 個月對全市易積水地段的下水道進行全面清掏,打通地下排水系統的“任督二脈”。二是建立防汛應急機制,成立防汛應急小分隊。今年5 月13 日晚8 時左右,我市突降大到暴雨,應急小分隊四處出擊,不分晝夜對城區易積水地段進行排水疏通。新村西路日新超市地段由于地勢較低,瞬間積水達30 厘米深。市政工人打開井蓋,讓積水迅速排走。為防止井蓋打開造成安全隱患,市政工程處安排專人守候在排水口,直至清晨無積水了再把井蓋蓋上。在地勢低洼的人民廣場周邊,市政工人在每個排水口進行垃圾處理,防止因垃圾、樹葉等堵塞造成的排水不暢。陶陽北路專線鐵路橋涵當晚積水約40 至50 厘米深,市政工人在道路前段立起警示牌,6 臺大功率抽水泵全部啟用……
對于城市內澇治理工作,景德鎮市各級各部門的思想和行動空前一致。市委市政府從有限的財政資金中撥出專款,用于治理城市內澇;市建設局壓縮辦公經費、大幅削減三公經費,擠出錢來用于實施老城區道路及里弄排水改造;市政工程處縮減了醫藥費報銷金額,放棄了提高公積金標準,省出錢購買了一輛真空吸污車和一輛高壓沖水車,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城市下水道“腸梗阻”難題……
盡管城市內澇現象依然存在,但我們相信,只要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內澇這一城市頑疾必將得到徹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