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在廣州市環保局網站上看到最新公布的全市主要河涌水質監測情況報告,近七成河涌為劣五類水質。據悉,廣州市政府將投資1.7億元人民幣進行清淤,改善水質。
對8月份的廣州市河涌水質監測報告梳理發現,64段河涌中,有44段為劣五類水質,占比超過68%;有14條河涌出現黑臭,比7月少了3條。
為此,記者來到荔灣區的沙基涌進行實地考察。年過7旬的聶老伯在沙面住了十多年,經常沒事就在河邊石墩上坐坐,與老街坊們聊天,也見證了沙基涌這十多年的變化。他告訴記者,這條河涌曾經十分骯臟,8年前曾經有專業人員來整治過,整治之后確實水質有所改善,河水也變清澈了許多,但并沒徹底整治河床淤泥。
聶老伯說:“如果不清理河底淤泥,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臭水去又來”。
廣州河涌治理問題由來已久,自2009年起、兩年間,廣州市政府共投入486億元人民幣進行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但亞運會后出現河涌返黑返臭現象。廣州市政府曾多次表態,治水工程將是持久戰,繼續推進雨污分流與截污工程。
根據新一輪的《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年)》,白云區三大河涌——溪河、石井河、躍進河屬于重點整治范圍,將從今年10月起進行清淤工程。
據了解,三個河涌清淤項目總投入超過1.7億元,計劃于2015年12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