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獲悉,從明日起,市水治辦將牽頭對各區(市)縣水環境治理進行為期3天的檢查考核,飲用水源地、縣城、重點鎮及其周邊水環境以及2013年已完成治理的30條黑臭河渠水環境等將是考核重點。這是我市今年明確將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后管理日常化以來,首次開展的“大檢”。
防止治后反彈 定期檢查已治河渠
為杜絕河渠治理后出現反彈、已治理好的下河排水口再次成為排污口,今年我市將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后日常管理納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市政府辦公廳還特意印發了關于加強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后日常管護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區(市)縣政府要對完成治理的河渠進行“日常化”管護,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后仍出現新增排污、反彈排污的,若限期整改不達標,每增加一個排污口,要扣繳30萬元水環境治理資金。
如何知道各區(市)縣是否按照要求進行日常化管護?據此,市水治辦制定了河渠水環境檢查考核細則,將采取定期定點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查考核。其中,定期檢查考核是在每季度最后一月,對各區(市)縣定點河(渠)段進行檢查考核評分,每次考核時需將25%以上的已治理河渠納入檢查考核范圍,且每季度交替進行,確保已治理河渠年定期檢查考核滿覆蓋。而隨機檢查考核則是對中心城區河渠每月抽查一輪,對郊區(市)縣河渠每一個半月抽查一輪。
首次“大檢” 已治30條河渠是重點
從明天開始進行的就是對河渠水環境的定期檢查考核,也是相關新規出來后的第一次“大檢”。
據了解,此次檢查考核將現場檢查各區(市)縣的河渠(中心城區市管河道除外)水環境以及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的日常管理維護、運行情況,并查閱各區(市)縣河渠水環境巡查管護以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日常維護、運行的相關文件和記錄等資料。其中,對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縣城、重點鎮及其周邊水環境、2013年已完成治理的30條黑臭河渠水環境以及為其新建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的運行情況,將予以重點考核。
檢查考核的項目含入河排水口監督管理、污水收集系統運行管理、河渠清淤疏掏、河渠及管理范圍內環境衛生及秩序管理等8部分。具體考核指標包括:直接或通過溝、渠、管道等設施向江河、湖泊排放的入河排水口有無發黑、發白、發黃、腥臭或刺鼻氣味的水體排出,城鎮污水管道及附屬設施及時疏掏維護,城鎮污水處理廠、小流域末端污水處理設施按標準運行,河渠、河堤清潔衛生等。本報記者 王眉靈
國家城市排水監測網成都監測站
通過國家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
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獲悉,近日,經住建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由四位國家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員及四川省技術監督局觀察員對以成都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監測中心為基礎成立的國家城市排水監測網成都監測站進行了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
據悉,本次評審是繼《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頒布后,住建部批準并通過國家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的第一家國家級城市排水監測站。下一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后,成都監測站將具備國家級資質認定的資格,可以向社會提供有法定效力的檢測數據,同時,對實施城市排水許可制度、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行安全、污水處理穩定達標、再生水的安全使用及污泥安全處理處置等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