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為方便市民戶外飲水而建設的145座愛心水站,竟然被用來洗腳洗菜,導致許多水站斷水——這是共青團鄭州市委倡議發起的便民工程,建成投放1年多來遭遇的“尷尬”。
2012年11月起,共青團鄭州市委發起了“愛心直飲水工程”,在人流密集的公交車站以及一些公園、廣場設置愛心飲水站,為街頭工作者提供方便。愛心直飲水站作為全國獨創的公益善舉,不用投幣,無需刷卡,按下按鈕便能飲水潤喉。
當地媒體報道,“項目建設、日常送水、維護和保養等所需資金,均由愛心企業——河南大偉置業有限公司提供”。這些水站24小時不間斷供應桶裝水,有專人負責保潔,每天供應量達1000桶~2000桶。
但是,這個公益善舉似乎難以長久維持。挑戰它的,是一些缺乏公德心的市民、商販。
“這些水站,開始隨時去都有水喝,這讓我們受益不少。后來偶爾有水喝,現在已‘斷流’。”鄭州金水路立交橋處的環衛工人對記者說,“總有一些不自覺的人用水洗手,還有些商戶經常在晚上偷偷接水。有賣菠蘿的商販用直飲水洗菠蘿,一洗就是一車。”
共青團鄭州市委證實說,水站的飲用水浪費十分嚴重,有些市民用來洗手、洗腳;有些商販用來洗菜;有些人接水后忘了關,導致水流不止;還有些居民把其當成家庭用水。
9月17日,記者實地走訪了鄭州市金水區12所愛心水站,其中除了金水路紫荊山有水可接外,其他都處于無水狀態,飲水設備上布滿污垢。
河南大偉置業有限公司愛心水站管理營運中心工作人員李鵬飛說,愛心直飲水站運營以來,水站設備已經報廢了10個,剩余的135個幾乎都有損毀,不是按鈕壞了,就是門壞了。
愛心“斷流”之后,一些議論也隨之而起。之前水站貼的都是諸如“保護水資源”的公益廣告,如今換成了大偉置業的商業廣告。當地輿論認為,此舉脫離了公益初衷,指責大偉置業“作秀”,質疑共青團賺取廣告費。因此,他們表示“沒法接受”。
共青團鄭州市委宣傳部部長王慧萍回應說,河南大偉置業投資建設了這些愛心飲水站,還負責提供水源、后期維護,為了回饋愛心企業,所以共青團鄭州市委考慮對其進行宣傳、鼓勵。
但在一片不依不饒的苛責之聲中,倡導愛心工程的共青團的聲音卻顯得微弱。有關人士感慨,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這似乎成了人們的思維慣性。很少有人從公德心淪喪的角度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