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水河洋橋標準段治理接近收尾,水草清晰可見,覆綠河堤和親水步道呈現

涼水河舊宮段治理前后水質對比
涼水河畔,洋橋標準段正進入施工收尾階段,10月中旬上游19公里水質基本還清;筒子河內,經河湖工人近一個月每天24小時連續施工,沉積16年的淤泥被清除干凈;護城河“美容”后,又增四處臨水新景……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北京城市河湖治理不斷取得新進展,以涼水河治理、筒子河清淤為代表的“民心工程”已見成效。
為做好國慶65周年和APEC峰會水環境保障,有著“河湖美容師”之稱的河湖職工們,將大部分奮戰在治理、清潔河湖一線。秋涼中的城市河湖,水面上、步道旁,河湖職工身穿橙色和藍色工服將是節日期間別樣的風景。
涼水河上游 重還碧水
在廣外醫院附近采訪時,有小區居民告訴記者,以前因旁邊水衙溝的水太臭,長年不敢打開窗戶,現在終于可以經常開窗透透氣了。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都要歸功于今年4月開展的水衙溝生物除臭工程,綠色的“生物除臭塔”就聳立在廣外醫院前的水衙溝。
涼水河發源于石景山區首鋼退水渠,流經海淀、西城、豐臺、朝陽、大興、通州區。在榆林莊入北運河,還流經蓮花池、頤和園等著名景點,總長68.41公里,橫跨新首鋼高端產業服務區、麗澤商務區、亦莊開發區、環渤海高端總部區、環球影城等城市功能區,是城南主要排水河道,流域面積629.7平方公里,覆蓋人口450萬人。
北京市涼水河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分析,由于涼水河流域多處于京南城鄉接合部地區,基礎設施差,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一度泛臭,治理難度很大。今年4月,圍繞“治污、治臟、治臭”的工作重心,市水務局開展了涼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今年4月2日正式進場施工,總投資3.45億元,主要包括西客站暗涵至南五環,計劃清淤24.6萬立方米,人民渠至馬駒橋閘鋪設WE砌塊183萬組、插柳72.6公里,西客站暗涵3.2公里加固及截污等生態護岸工程,新建生物除臭工程2處、離子除臭工程4處。
目前,整體治理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市涼水河管理處負責人預計,10月中旬,穿越石景山、西城、豐臺以及蓮花池、大觀園等重要城區和景點的涼水河上游19公里將基本治理完成,水質不黑不臭,河道還清。
洋橋標準段 臭水河岸變公園
現在,家住南三環的居民趙大爺每天早晚都會在涼水河的親水步道遛彎兒。“以前連河邊的馬路都得躲遠遠的,甭提散步了。”趙大爺告訴記者。
涼水河治理初期,為給整體治理提供經驗,市水務局在涼水河洋橋上下游770米范圍首先開展綠化美化試驗項目。所謂“標準段”,即為以后的治理工作樹立標準、提供試點。
具體治理中,涼水河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調研發現,涼水河有重要交通橋梁多處,下游均為硬護岸坡,與生態河道景觀建設極不協調。在與一線工程師共同研究后,管理處決定在橋區的硬護面上進行覆綠試驗,改變以往河坡上放置硬石板的做法。
但新的難題出現了——涼水河河坡土質較貧瘠,砂、石較多。綠化換土工程量較大,費用較高,還要考慮防止雨水沖刷河堤,因此在試驗過程中管理處因地制宜地進行覆綠:岸坡地被層+KLD環保草毯,采取混播的方式,使用生根及發芽劑,提高成活率等措施。
目前,綠化試驗取得成效:栽植灌喬木800余株,花卉3200余株,地被1.42萬平方米,水生植物1100平方米,全部成活。
此外,鑒于周邊小區離公園等休閑設施較遠,圍繞人水和諧的治河理念,水務部門還在岸邊興建了大量親水設施:新建彩色砼穿林健康綠道440平方米,親水步道1750平方米,防腐木棧道120米,木質休息亭2座,木屋值班室2座,下河坡道2處,親水碼頭3處,觀景臺3座。
如今的涼水河洋橋段,夏秋繁花似錦,冬春將保持常綠,附近居民行走在岸邊步道、穿越河水中的石墩,情趣盎然。并且,以往在河岸亂扔垃圾的現象也基本消失了,很多居民還自發制止亂傾亂倒行為,守護自己的“河邊公園”。
為故宮換上“碧玉絲帶”
今天是筒子河清淤后放水的最后一天,持續3天的補水,筒子河總補水量將達25萬立方米左右。補水完成后,一條清澈見底的“碧玉絲帶”將圍繞在故宮旁,為國慶佳節增添氛圍。
筒子河作為故宮的護城河,是中心區的重要景觀河道。自1998年清淤至今已運行16年,河道淤積嚴重,平均在15厘米以上。筒子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清淤工程變得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市水務局河湖處經過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都進行了規劃,最終確定了完整的實施方案。
由于地處市中心,為確保國慶節前能完工,又不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大型機械的工作,施工人員每天零點到早上5點進行,并采用靜音電機、電瓶車拉運等多種方式減少噪音。為保護環境,不讓淤泥散落,市水務局組織了41輛罐車全力以赴,順利完成淤泥外送工作。
工程自9月1日開工以來,120名施工人員24小時加班加點清淤,共清淤總量10172立方米。市水務局河湖處介紹,目前,每天有230名保潔人員為城市河湖做“美容”。
河湖處統計,一個月以來,全市河湖打撈漂浮物3000立方米,清理枯枝雜草1500立方米,清運垃圾渣土2000立方米,打撈水草1200立方米,清理枯死樹20棵,修剪高大樹木20棵,清理涂鴉6500平方米。
城市河湖“美容”后,國慶前南護城河永定門至光明橋段、北護城河西直門橋至鼓樓橋沿岸將以嶄新的面貌向市民開放,鄰水夜景燈光畫廊、“鐘鼓余音”、“德勝祈雪”、“潭西勝境”等新景點將與市民見面,猶如絲帶上點綴了四顆寶石。
此外,為做好節日期間京西生活、工業供水突發事件的保障工作,9月25日水務部門從三家店調節池及官廳水庫進行引水,以提高備用水源蓄水量,全力保障一熱電廠、鄭常莊熱電廠等重點工業戶節日供水。河湖處還建立了6支60人的應急保潔隊伍,在重點區域準備3艘應急撈臟船,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今年治理500公里河道
此前,為改善城市景觀和水系水質,市政府2012年出臺了《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012-2015年)》,分四個階段完成本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任務。
記者從水務局了解到,通過一年多兩個階段的治理: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4個城區有效解決了因河道排水不暢造成的積水問題;平谷初步形成環抱新城的循環水系;“7·21”特大暴雨水毀嚴重河道得到修復并實現達標治理;門頭溝初步形成“五水聯動、一湖十園”城市生態水系;結合東郊森林公園建設,小中河、溫榆河蓄滯區可蓄滯洪水1000萬立方米,保障了首都機場和通州副中心區的防洪安全。
目前,第二階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全面鋪開。按計劃,今年中小河道治理將完成72條/段、500公里的任務,在治理過程中將同步實現截污。第三、四階段中小河道治理的前期工作也已展開,初步計劃治理67條/段、6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