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王峪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建成,村里的生活污水從此可以實現達標排放。據了解,昌平區已有86個村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站,每天減少8765噸污水直接排放。
王峪村污水處理站占地100多平方米,四周綠植環繞,一條管道將化糞池內的污水抽進站內,經處理后變成達標水排出。
王峪村是流村鎮一個山區村。該村距流村鎮污水處理廠較遠,不具備接入污水管網的條件,村內生活污水全部排到村南化糞池里。在化糞池超負荷的情況下,村內又在緊鄰化糞池的排洪渠中,挖了一個400平方米的大坑,用于儲存污水。大量污水聚集,坑內常年散發著臭味。
自從污水處理站建成后,王峪村黨支部書記劉德庫經常到水坑邊溜達,“污水經過處理,聞著不那么臭了。將來,污水坑也準備進行整修,形成一處景觀,儲存的水還可以用于村內馬林棗的灌溉。”
劉德庫介紹,王峪村盛產馬林棗,面積達500余畝。隨著近幾年的整治,村內的環境越來越好,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前來采摘。但村民的生活污水無法進行處理,這成為村兩委的一塊“心病”。如今,這塊“心病”終于去除,伴隨著村內環境整體提升,他也期待著能吸引更多市民到村內采摘。
筆者發現,王峪村污水處理站的整個污水處理過程基本看不到人工操作。昌平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指著控制箱介紹,這里是全自動電腦控制,有專人定時查看運行情況,技術人員會定期對機器進行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