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湖南省城市生活飲用水監測項目培訓班” 在常德召開,來自全省各市州和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270名代表參加會議。2014年度全省14個市州、123個縣(市)的城區都納入城市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范圍,并對市政供水豐水期出廠水進行水質指標全分析。目前各監測點已完成水樣采集,正加緊進行常規指標檢測工作。湖南省疾控中心理化實驗室承擔該項目非常規指標的檢測工作。
湖南省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環境衛生監督科科長曹朝暉教授介紹,2012年7月1日起,我國開始強制實施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測標準從原來的35項增加到106項。湖南省疾控中心所有指標基本都能檢測。
但目前湖南飲用水水質檢測能力不容樂觀,全省14個市州也沒有一個具備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大多只能完成常規指標檢測。各市州檢測能力大多在50-70項,平均為60項,常規指標的平均檢測能力為37項,非常規指標的平均檢測能力為23項。在縣區,這個數據更小,縣級檢測能力在20-30項指標之間。
城市飲用水大部分為市政供水。每個水廠需設置1個監測點;長沙設置40個末梢水(即老百姓家中的水龍頭水)監測點;地級市城區設置20個末梢水監測點;縣政府所在地城鎮設置10個末梢水監測點。其中學校監測點比例不低于10%。
“末梢水就是水龍頭里流出來的水。保證市民用水安全,就必須對這一環節進行監測。”曹朝暉說。
末梢水監測點不僅覆蓋整個城區,且涉及到一些重點監測領域。監測點中必須有居民小區,其次是酒店、賓館、辦公樓,此外還要重點監測學校的飲用水,防止出現群體性飲用水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