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工程項目
建設全國首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實現先進靈巧的船舶、鋼結構除漆除銹爬壁機器人產業化生產……昨天從天津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簡稱區域示范)項目啟動儀式上了解到,財政部、國家海洋局已經批準了天津市海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產業項目47個,總投資56.8億元,其中2014年實現啟動項目為38個,總投資額為23.5億元。通過推動47個區域示范項目的建設,將帶動海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產業快速發展,力爭2017年兩個產業增加值達到848億元,實現年均增長20.4%的目標。
2014年示范項目7成落戶濱海
從啟動儀式上了解到,2014年天津市啟動38個區域示范項目,總投資達到23.5億元,2014年投資9.5億元。海洋裝備項目啟動21項,總投資14.4億元,2014年投資7.3億元;海水淡化項目啟動11項,總投資3.3億元,2014年投資1.1億元;平臺項目2014年啟動項目6項,總投資5.8億元,2014年投資1.1億元。在所有項目中,落戶濱海新區的項目占到了75%,成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聚集區。
“我們要培育形成若干特色顯著、優勢突出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使公共服務平臺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大幅提升。”天津市海洋局局長蔡明玉表示,38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銷售收入將達到32.3億元,新增工業增加值18.5億元,實現稅收2.5億元。希望通過推動區域示范項目的建設,帶動海洋裝備、海水淡化產業快速發展,力爭2017年海水淡化、海洋裝備產業增加值達到848億元,實現年均增長20.4%的目標。目前,2014年中央啟動專項資金已經撥付我市7845萬元,天津市和濱海新區財政給予1:1配套支持,支持7845萬元。其余9個區域示范項目也將于明年啟動。
2017年建成全國首個海水淡化平臺
“我們將建設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將是一個公用的服務型平臺,建成后功能將覆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為上下游科研機構、制造企業、應用單位和管理部門提供全方位、開放式服務,支撐產業發展。”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長康健表示。作為此次啟動的38個示范區域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項目預計將于2017年建成投用。
據了解,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計劃占地總面積為2.3萬平方米,約34.8畝,建設內容包括“蒸餾海水淡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高性能海水淡化膜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以及“濃海水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等4個子平臺。平臺具備先進的硬件支撐條件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可以支撐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研發機構開展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測試,提升自主創新研發水平,支撐產業技術升級。
“平臺覆蓋了技術研發的全過程,并面向全國從業機構開放服務,避免了重復性投資,有利于行業資源優化和整合,提升產業集聚效應,以該創新平臺建設為核心,我們希望在濱海新區臨港進一步建設一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及產業化基地,形成一個海水淡化產業的科技創新領航區域。”康健表示。
除了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服務平臺項目,船舶、鋼結構除漆除銹爬壁機器人產業化項目也受到很大關注。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對深海平臺、船舶進行自動化的除漆除銹,不但能夠解決人工作業的危險問題,更能夠深層清除鑲嵌在壁面的垢下腐蝕物,提高油漆使用壽命,實現節能降耗,項目預計將于2016年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