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還濕淋淋的污泥,在相關設備里“轉”上一圈后,就變成了一塊塊大“泥餅”。這是潁州晚報記者在潁南污泥深度處理廠看到的一幕。近日,我市首個污泥深度處理項目正式投入試運行。
首個污泥深度處理項目建成
近年來,隨著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深化和提高,我市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若不妥善及時加以處理處置,污泥進入環境后,將直接給水體、土壤和大氣帶來二次污染,同時也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就我市而言,承擔著大部分生活污水處理的潁南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因以前沒有深度處理設備,只能進行簡單處理。”潁南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說,處理后的污泥含水率在80%以上,大多選擇直接露天晾曬,稍稍降低污泥含水率后外運處置,存在著臭氣擾民、污泥處理效果不佳等問題。
??去年12月份,我市首個污泥深度處理項目動工建設,其位置就位于潁南污水處理廠污泥調節池南側,占地1250㎡。項目總投資近2000萬元,中標價1500多萬元,于今年6月份完工。
處理后污泥可作為再生土
潁州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潁南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內的污泥,經過深度脫水、調理改性,處理后的污泥含水率可從99%降低到60%以下,并變成一塊塊大“泥餅”。
??據了解,該污泥深度處理項目可日處理2400噸含水率99%的污泥,并可產生含水率60%以下的污泥60噸,或絕干污泥(不含水)24噸。“處理后的污泥可直接作為再生土,用作垃圾填埋場的覆蓋土,減少垃圾填埋場對原狀自然土的需求量,也可作為再生燃料或進行堆肥。”有關人士介紹,從而達到了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的目的。
??今后,除潁南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污泥深度處理工程外,我市在建和即將開工的泉北污水處理廠、潁州污水處理廠也同步建設污泥處置工程,正式運營后,將解決困擾阜陽多年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是提高全市節能減排水平、減輕水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