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場大暴雨就能讓現代化城市“花容失色”——先鋒橋下,30分鐘的暴雨使這個區域積水沒過小轎車,大客車也無法通行,積水三天三夜都無法排凈。近兩年來,在全市源網改造的大工程中,哈爾濱市分批次治理易澇片區。今年的大暴雨,先鋒橋下安然無恙。
2014年,從城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到農村泥草房改造,從老舊住宅、源網改造到棚改配套道路和人行天橋建設,一批惠民項目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城市的承載能力,也讓百姓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
件件小工程,折射大民生
與大的路橋工程相比,人行過街天橋算是小工程。可就是這樣的小工程,卻為附近的學生、居民解決了安全大問題。今年建設的8座人行過街天橋中,旭東中學、征儀路小學、南直路87中學、老年人大學、虹橋中學、黑龍江工程學院等處天橋為周邊大、中、小學生過街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也提高了車輛通行速度。
埋藏于地下的排水、給水、供氣、供電、通信等管線,是城市的血脈和消化系統。只有“血流”通暢、“消化”良好,城市才會有序運轉。但因其“隱身”于地下不為人們所見,常常被忽略。兩年前,哈爾濱的決策層拿出3年管網改造計劃,在努力打造地上百年基業的同時,也用心營建地下百年工程。在去年源網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又集中實施“33座廠站、1000公里管網、一平臺”系統改造工程。各項工程實施完成后,哈市新老城區源頭性供給能力不足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城區地下管線跑、冒、滴、漏問題將得到徹底消除,百姓生活和城市運行將得到強有力的源網基礎設施保障。
在平房區友協大街區域,有建安小區、南秀棚改小區等近300余戶居民。這里道路比較狹窄,交通不暢,亂停亂放現象嚴重,高峰期間車輛擁堵嚴重,周邊只有新華街可以疏解。修建平順路,不僅全面提升了道路承載力,還完善了該區域的路網。像平順路這樣的棚改道路,哈爾濱市今年共實施了7個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棚改配套設施,方便了百姓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