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通過項目爭取資金千萬余元,用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確保了全縣和京津群眾飲水安全。
近年來,白河縣畜禽養殖業、設施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穩定漢江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為此,白河縣農業局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有效根治農村污染。首先推行畜禽標準化養殖,切實加強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對縣城區供水水源地中廠石梯給水口以上3公里沿河兩岸300米內及漢江下卡子至冷水316國道外漢江沿線,禁止豬、牛、羊、禽等規模化養殖,紅石河、白石河、麻虎溝、冷水河沿河兩岸300米內及集鎮社區方圓300米內,農村社區上風口500米以內,限制牛、羊規模放牧及農戶散養豬、禽規模;其次,切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重點推廣“畜-沼-園”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同時,貫徹《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有效減少和杜絕排污行為。此外,堅持科學施用化肥,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禁止施用高毒、劇毒農藥,并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2014年初,為了加大該項工作力度,縣農業局組建工作組,對全縣畜禽養殖場以及各類農業園區、種養大戶污染防治配套設施的運行、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高毒農藥使用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排查。
據統計,目前全縣已建成“豬-沼-菜”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鄉鎮12個;發展大型農業示范園區6個;生態新村式循環基地35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2個;小型“豬-沼-菜”循環戶8350戶;建標準化養豬圈舍14萬平方米;蔬菜設施栽培大棚3800畝;建設農村戶沼氣池17000口;養殖場大中型沼氣16處;年產萬噸有機肥加工廠1處;新建大型一體化農村清潔能源工程1處;關停水源地周邊生豬養殖場3處,實現了農業增收、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