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收集管網工程是解決內河水污染的根本性手段。”記者昨天從市水務集團獲悉,今年我市已累計新建污水管網15.5公里。截至目前,市水務集團在服務區范圍內已建成配套收集管網2178.5公里和147座城網收集提升泵站,工程服務區域累計已有2.95萬余家企事業單位、1066個居民生活區塊以及市區10個鄉鎮生活污水入網集中處理。我市污水處理工程日輸送處理能力達到60萬噸,通過工藝提升,較好地削減了cod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推動“五水共治”、改善城市水環境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污水處理工程管網日趨完善提升處理能力
“我們的污水處理工程采用跨區域集中收集處理的方式,工程服務區域包括嘉興市區、南湖區、秀洲區和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港區,規劃服務區域186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250萬。”據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嘉興市污水處理工程是國家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浙江省環境治理的重點項目,整個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輸送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
2003年,嘉興市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投入運行。該工程總投資8.4億元,建設主輸送管線93公里、13座泵站,工程設計規模為日收集處理污水30萬噸,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工藝。2007年,概算總投資10.4億元的嘉興市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包括一座30萬噸污水處理廠、總長44.4公里的污水輸送管網和4座污水總管提升泵站。2012年,該工程整體投運,污水處理工藝為厭氧酸化水解+a2/o鼓風延時曝氣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工程規模為日處理能力30萬噸。兩期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完成后,我市污水處理規模提升至60萬噸/日。
污水處理工程實現了區域內的污水收集、集中處理。隨著工程收集管網的日趨完善、收集區域的增加以及“五水共治”工作的廣泛開展,今年我市污水處理工程的收集水量明顯增加。今年1至9月,入網污水14721.52萬噸,日均53.9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7.32萬噸/日增長了13.95%,今年7月、8月、9月連續三個月突破了60萬噸/日,實現了污水處理工程滿負荷運行。其中8月日均62.5萬噸,最高單日72萬噸,均創工程運行以來的最高值。預計全年水量接近2億噸,比去年增長近13%。
“目前我們工程服務范圍內污水量已經達到75萬噸/日,處理能力缺口15萬噸/日。預計2015年底,工程服務區范圍內污水量將達到93萬噸/日,擴容勢在必行。”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將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方案調研,加快擴容步伐,快速推進管線建設和污水處理廠建設,使我市的污水處理量從目前的60萬噸/日擴容至100萬噸/日。
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改善嘉興水環境
污水收集后,統一輸送至位于海鹽縣境內的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東臨杭州灣跨海大橋,南靠杭州灣,占地面積670畝,總投資19億元。日前,記者走進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廠,詳細參觀了污水處理的各個工藝流程。在進水口,污水像墨水一樣黑,而到了生物池、二沉池后,水的顏色漸漸淡下去。對比進廠水和出廠水所采集的水樣,可以發現,出水的顏色比進水要淡很多。
嘉興聯合污水處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污水處理廠采用氧化溝工藝、厭氧水解酸化+a2/o鼓風延時曝氣生物脫氮除磷等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我們嚴格污水入網管理,認真落實污水入網水質監控措施,督促入網企業污水排放口規范化建設。”該負責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視污水處理廠工藝運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工藝潛力,削減污染物排放量,較好地實現了以cod、nh3-n污染物為主的污染減排目標。
“我們處理好的水經過排海泵房,打到高位井,然后靠壓力通過深海排放管排入杭州灣,使城鎮內河水域基本實現污染零排放。”據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省、市環保部門在高位井安裝了很多取樣裝置,實時監測出海水質,并由第三方監管,在處理后的污水排海之前,自動檢測cod等數據是否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今年以來,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加強工藝調控,特別是在大水量下工藝線的運行調控,保持了出水整體上的穩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平均進水cod344.28mg/l,平均出水cod89.1mg/l;二期工程平均進水cod433.25mg/l,平均出水cod78.94mg/l。今年1至9月,整個污水處理工程共削減cod44976噸、nh3-n2649噸,出水水質cod達標率為100%,為改善嘉興水環境和污染減排等工作作出了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