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廣東河源市環保局獲悉,河源市今年新增6座污水處理設施,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4.815萬噸,配套管網長約173公里。目前,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為68.1%,市區污水處理率達92.89%。
該市堅持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打造“廣東綠谷”,守護好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是根基。而對生活污水的治理已經成為保持一流水質的一個關鍵點。根據《廣東省“十二五”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染減排工作方案》部署,“十二五”期間,該市要重點在現有實際處理能力不足的縣區、各中心鎮以及水源保護區、重要江河和重污染流域周邊城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切實削減污染排放,保護水環境質量。同時針對“十一五”期間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優先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
為更好地保護東江水質,2013該市出臺了《河源市東江沿岸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方案》,其中明確規定,至2015年該市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2座,新建配套污水收集管網396.31公里,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75%。新建32座污水處理廠,加上東源縣城污水處理廠(一期)配套管網和龍川縣寶通(鶴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共計34個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分布在東源、和平、龍川、紫金、連平5個縣。其中,東源有12個項目,和平6個,龍川7個,紫金6個,連平3個。
目前,東源縣柳城鎮、和平縣長塘鎮、和平縣電鍍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已建成調試運行;連平縣三角鎮、和平縣譚頭崗(陽明鎮)、紫金縣臨江鎮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也已經建成。而東源縣船塘鎮、藍口鎮,連平縣忠信鎮,和平縣彭寨鎮等地的污水處理廠以及龍川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也已完成前期工作。
河源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將有效保護該市水環境。今后,該市將重點推進東江沿岸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力爭到2015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