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2014國際水務論壇上透露,“水十條”已經通過部委的會簽,預計本月交相關會議審議后頒布。駱建華說,“水十條”的重要目標就是治理劣五類水。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可以分為五類,而劣V類水,就是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在我國湖泊整體水質還是V類或者劣V類水體,水環境容量的所剩無幾,使得污水處理廠提標成為必然,小編預測“水十條”可能將標準提高到一級A。
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小編通過梳理發現,目前大部分污水排放標準為一級B標準,截至今年8月,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共3900座,其中,一級A項目約860個,需要提標的還有四分之三的污水處理廠。那么這些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呢?小編簡單整理了一些與大家分享。
提標改造投資及運營成本
桑德集團總裁文一波給出了一個計算模型:一個污水處理廠從一級B到一級A的追加投資,等于該處理廠原始投資成本的50%-70%。此外,直接運營成本可能會增加30%,如果加上投資的財務成本,運營成本估計要增加40%-50%;文一波在《城市污水廠建設和運營費用的探討》中提到,根據已建、在建污水廠的實際情況,噸水造價一般在1500~2000元之間,運行費在0.8~1.4元/立方米之間。
由此可估算出一座平均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日一級B污水處理廠基礎建設投資約為6000-8000萬元,其升至一級A的追加資本為3000-5600萬元,噸水造價增至2250-3400元之間,運營成本則增加至1.1-2.1元/立方米。
根據2008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的統計數據,依照上述計算模型可以計算出各省市污水處理廠的投資金額,與實際投資額相比較,計算模型得出的投資額度與實際投資金額基本相符。
“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再生水)處理規模預計增加2199萬立方米/日,根據之前計算結果可以估算,全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次性投資資金約為236億元(投資金額=總增加的處理量*升級前后噸水差價)。根據住建部通報信息,2010年-2015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年平均累計處理污水預計約為400億噸,如果全部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后年運行費約為640億元。
提標改造不能簡單套用工藝
污水處理廠可能最為關注的是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總氮、氨氮、總磷這幾項。
據了解,有相關機構對全國46個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情況進行了統計研究,發現有些提標改造項目僅采用生化處理工藝,有的采用沉淀+生化工藝,還有的采用物理過濾或者沉淀+物理過濾的升級改造技術。
對這些項目的升級改造經驗可以總結為:以處理總氮或氨氮為目標時,主要以強化生物處理或深度段增加生化處理為主,多采用反硝化濾池或曝氣生物濾池;在生物處理強化脫氮功能后,可滿足TN(總氮)去除要求時,深化處理段以去除TP(總磷)和SS(懸浮物)為主,多采用過濾或沉淀+過濾處理的方式。
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并不能簡單套用工藝,而應針對去除污染物的不同需要進行技術選擇。原來很多污水處理廠采用厭氧好氧或者缺氧好氧的處理工藝,如果要出水達到一級A,就要采用厭氧缺氧好氧的污水處理技術。所以改造脫氮除磷工藝時,在原有好氧池有余量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在好氧池內設置隔墻,將其改造為A2O、多級AO等工藝。
在強化氨氮去除方面,當缺氧池和好氧池容積比一定時,好氧池往往不夠,這就需要在好氧池增加填料,通過固定、懸浮、包埋等形式增加微生物的投入量。
還可以將部分好氧池改建為膜分離單元。增加SRT(污泥泥齡)濃度和增加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當利用現有設施都不能滿足提標改造要求時,就需要增加新建設施。可采用曝氣生物濾池等設施進行提標改造。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需要注意強化總磷去除,以加藥的方式進行。由于藥量控制不準確,極易造成污水中新的污染。還是應該優先進行生物除磷,余下部分再輔助以化學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