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晨報記者從市政管理局獲悉,我市已完成公益性地下管線測量工作,將相關數據錄入到地下管線管理平臺,并將在明年逐步對中心城區易澇路段進行排水設施建設改造,保障排水安全、消除城鎮內澇,實行雨污分流、規范管線建設。
目前已查清地下管線“家底”
根據中心城區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要求,普查工作要實現排水管網不“斷頭”,主路排水管網與支路排水連接不遺漏;排水管網與臨街建筑物的排水連接不遺漏;全市重要的排水明渠、暗溝不遺漏,最終形成全市閉合排水回路。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地下管線測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探測129條道路,累計測量管線點數82433個,累計探測長度約1345公里。
與此同時,我市的地下管線管理平臺系統也已投入使用,并將全市的公益性地下管線數據錄入平臺。目前,正在逐步錄入全市的市政路燈、排水管線普查工作,并提交到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
市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地下管線管理平臺將建立具有權威性、實時性的全市城區地下管線數據庫,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及減災防災提供決策支持。
明年將基本解決中心城區內澇
與此同時,明年我市將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的排水防澇能力。其中十里大道與長虹大道交匯處、廬山路、老馬渡等已內澇較為嚴重路段將作為重點改造路段,在明年加快排水設施的改造與建設。“我們將優先安排人民群眾反應強烈、影響面廣的易澇路段排水設施改造項目。”市政管理局局長助理王平表示,明年年底前,我市將基本完成中心城區易澇路段排水設施建設改造。
據了解,按照全省的統一布置,我市將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和下沉式綠地建設,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等調蓄設施。在新建人行步道、廣場中積極推廣使用透水性材料,有條件的地區應對現有的硬化地面進行透水性改造。
我市還將有序推進以雨污分流為主的排水管網建設和改造。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進行前期的摸底,并將制定相應的規劃,從而全面推行雨污分流制;舊城區也將把雨污分流作為棚戶區改造的重要內容,實現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