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海寧,河網密布。
一泓清水,幾灣小河,都曾是人們安放鄉愁的地方。
曾幾何時,蜿蜒在海寧鄉村的一條條小河失卻生機,不再清澈。孩童戲水,村婦浣衣,以前河邊的尋常光景,也漸漸淡出生活。
如何找回遺失的美好?去年以來,海寧市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抓手,將市政污水管網覆蓋至所有行政村。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海寧工作起步早,治理標準高,建管同步行,全民同心協力,創造了平原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海寧經驗。
在海寧,涓涓清流繞村走的景象開始回來了。海寧在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中已連續16個月獲得“良好”,四類以上水質占比達到55.8%。截至目前,全市35個整村整治村已累計新增受益農戶3.03萬戶,累計投入資金3.04億元。共敷設收集管網2258公里,建設檢查井6.61萬只、生態池143個。
“這既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海寧市領導說,明年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關鍵之年,海寧將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嘉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意見》的既定工作目標,以努力實現治理率70%,新增受益農戶4.5萬戶為目標,著力在推進工程建設,加強建設管理,狠抓長效運行上下功夫,全力落實各項工作舉措。
先行先試,工作起步早
走進海寧馬橋街道利眾村聯合組,綠蔭環繞之中,一個白色柵欄圍起來的小池塘十分醒目,池水干凈無異味。
“這里是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最后一站,匯集了附近40多戶農戶的生活污水。”馬橋街道治水部門負責人說,經過生態處理之后,出水能達國家一級B類標準。
海寧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治理工程正式啟動后,126個行政村都設立了推進試點,利眾村是啟動最早的村之一。利眾村投資80余萬元建設了2個生態池,收集2個村民小組的85戶村民產生的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排入河道。
農民看得見的是生活的變化,看不見的是這民生工程的背后故事。
目前,海寧市區生活污水入網率超過了90%,建制鎮建成區污水收集率也已達70%。農村生活污水卻分散在千家萬戶,收集難度大。如何將這“千條線”擰成“一股繩”?在市、鎮、村三級治水格局的“神經末梢”,海寧市動足了腦筋。
思路決定出路。海寧市有關部門先后赴桐廬、德清等地進行考察調研,學習先進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理念和方式,并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治理。“必須牽住規劃這個牛鼻子,高起點、高標準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海寧市“五水共治”辦常務副主任祁建強說。
綱舉,方能目張。早在2013年12月,海寧就制定出臺了《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域總體規劃》、《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和《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計劃3年共治理農戶10.6萬戶,其中2014年完成126個試點和35個整村,農戶受益率達到30%以上,2015年完成70%,到2016年基本完成。
在此之前,海寧市從2011年起就深入開展治水工作,全市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已覆蓋到所有行政村。去年以來,海寧因地制宜開展了5+13+16的遞進式整村治理工作,大力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35個整村整治村已累計新增受益農戶3.03萬戶,累計投入資金3.04億元。共敷設收集管網2258公里,建設檢查井6.61萬只、生態池143個,目前各村正在抓緊工程掃尾。
盡收盡治,治理標準高
“你們真是動足腦筋,將農村生活污水一網打盡。”近日,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檢查組赴海寧市開展年度驗收,檢查人員走村串戶查看農污治理設施,高度評價了海寧農村污水治理工作。
在黃灣鎮(尖山新區)錢江村冷冰塢,農戶家廚房外的隔油池吸引了檢查人員的目光。這種隔油池,不僅有常見的隔油板、虹吸式出水彎等,還有一道獨特的隔離,就是在隔油池與出水管之間增設濾網,這樣可以防止廚房殘渣隨水流進入后道管網,導致總管網堵塞。“這個辦法好,經驗值得推廣。”檢查組人員不住點頭。
在海寧農村,露天洗衣板很多,從這里流入河道的洗衣水比例也很高。為了接住這部分水,在洗衣板前造了圍堰、溝槽和濾網,守住了這道“露天關”。生活污水“應收盡收”的范圍如此之廣,大大超出檢查人員的意料。
“通過厭氧殺菌、好氧曝氣、人工濕地3個步驟處理,出水可以直接排放到附近的田邊河溝里,水質完全達標。”在鹽官鎮桃園村,村黨委書記金正華帶我們在一個生態處理池前,解釋了工作原理,綠色植物模擬生物凈化系統,可降解水中的磷、氨氮等成分。
要將農村生活污水一網打盡,技術創新必不可少。海寧有關部門嚴格按照省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相關技術要求,制訂下發了《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術方案和要求(試行)》等一系列技術文件,并加強了培訓指導,對鎮、村(社區)負責人、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專門培訓,開展培訓活動近30次,累計培訓了1000人次以上。
創意的火花,不時閃耀在污水管網建設之中。如,海寧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高標準規定了隔油池、接入室外洗衣板水等設施的設置要求,應實際需要設置隔油板(瓷磚、花崗巖、PVC板、磚砌等模式)、過濾網、虹吸式出水彎等,既擴大了污水收集面,又有效解決了廚房油污堵塞管理的問題。又如,在終端處理設施前的收集池中裝入一用一備兩臺提升泵,有效解決平原地區污水入網問題。
與山區不同,充分考慮平原地區村莊規模大、地形平坦、村莊環境復雜等因素,海寧因地制宜提出了“三管兩池”和“兩管兩池一生態”兩種治理模式。把全部工程分解成“前一管一池”,“中一管一池”,“后一管或后一生態”,村里、農戶做什么,鎮里做什么,市里做什么,建設主體明確,責任清晰,分工合理。在規劃設計時還充分考慮市政污水管網建設的長遠期規劃,做到入網能入盡入,生態治理與長遠期入網治理有機結合。
邊建邊管,成效已初顯
“建得起,更要管得好。”海寧市“五水共治”辦有關負責人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一旦啟用,后續管理必須跟上,才能真正將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對于村里污水處理情況,鹽官鎮桃園村黨委書記金正華每天都一清二楚。“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會給我發來短信。”他揚了揚自己手機,有點自豪地說。
“1號泵站:污水出水量1534kg,用電量0.93千瓦時,風機運行8.8小時,污水泵運行0.5小時……”每天上午9時,金正華的手機就會準時響起,無論他身在何處,一條短信便能掌握前一天的自己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這一切,得益于每天替他守著污水泵站的“遠程自動管家”。
有了這套污水泵站遠程監控系統。通過一條手機短信,金正華就可以掌握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電機運作時間、耗電量等指標,出現故障還會第一時間報警。
別看這個管家個頭小,但用場很大,通過監控出水量,可以與每月的用水量作對比,觀察損耗是否合理,管道質量是否可靠;通過監控風機,可以掌握每天的曝氣時間是否充足,好氧處理是污水處理的關鍵一步,每天少曝氣一個小時,都可能導致處理不達標。
目前,桃園村在創新組1號、2號污水泵站試用了這名“管家”,成本約3000元左右。金正華介紹,今后可以適當降低計量精度,投入批量生產后,成本還會大幅下降,不會給整個污水治理系統建設增加明顯負擔。
此外,許村鎮永福村正在探索第三方管理模式,委托第三方運管公司對已建成運行的系統進行日常維護,確保管理更專業,排障更及時。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多為隱蔽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特點,及早謀劃運維辦法,海寧市制定出臺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行維護管理辦法》,將試點的運維納入“四位一體”保潔,確定了前“兩管兩池”、“后一管”和“后一生態”的責任主體及運維模式,規定了維護費用的補助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海寧還將管理關口前移至污水管網的設計建設中。為此,海寧建立了市、鎮(街道)、村三級審核機制,在確定設計單位后,由市農治辦會同所在鎮、村,進行實地踏勘,綜合實際情況,科學確定治理模式。在此基礎上,村干部全程參與設計,并負責現場踏勘,確保設計合理性;鎮(街道)根據圖紙和現場情況進行復審確認;市農治辦技術組按照相關技術要求對施工圖進行終審。三級審查完畢后,才能進入招投標程序。
施工監管也毫不松懈。海寧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海寧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質量規范化管理的通知》,工程按標段成立綜合項目部,規范工程管理。完善監理體系,建立了由鎮(街道)政府主管、第三方監理、村民代表監督的全方位監管體系,僅市級層面就已累計發出整改通知書87張。加強管材管理,綜合確定6個推薦品牌,同時加強對管材的抽樣送檢,擇優汰劣,確保管材質量。
群策群力,全民同治水
眼下,海寧吹響了全民治水的集結號。
冬日暖陽下,在利眾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Ⅱ標的一段,村道邊露出一條條溝渠,旁邊堆放著黑色的管道和灰白色的水泥板,一臺挖掘機正隆隆工作著,五六個工人或拉著裝滿水泥板的小車,或拿著鐵鍬處理泥土,2名監督員緊緊地跟著施工隊伍,還有一名監理不時過來督查,各施工環節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讓村民參與到民生工程中來,就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工作。”利眾村黨委書記沈玉祥說,治理工程實施前,利眾村就專門成立了工程管理組,自己擔任組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加入。這項工程一共4個標段,有1名街道聘請的總監理,2名村聘請的專職監理,此外每個標段都配備了2名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作監督員,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
為保證工程質量,村里每星期都會對施工過的地方和施工中所用的原料進行抽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在每周一次的工程例會上提出,商議后立即處理,保證工程安全、快速推進。
“在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工作中,我們明確了各個環節的產權與管理關系,盡可能地讓更多村民、基層村級組織都參與進來,形成農村生活污水集中連片治理的合力。”海寧市“五水共治”辦有關負責人說。
村民、村級組織與政府部門有分工、有合作,基層參與治污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利眾村,治理生活污水已經成為了一項村規民約。78歲的陸婆婆家率先完成了“前一管一池”的建設,老人說:“要治理河水,每家每戶都應該出一份力。不然河水污染嚴重了,大家用的井水質量也保證不了。”
捏指成拳力量大。海寧建立了市、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市級抽調13名人員集中辦公,各鎮(街道)和各行政村也相應組建了工作班子,確保政令暢通。每周一召開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工作例會,通報進度,解決問題,部署工作,目前例會已召開46次。建立了市分管領導和重點部門聯系指導制度,分別結對聯系11個鎮(街道)和對口指導35個整村的整治工作。先后召開5次現場推進會,學先進、抓質量、推進度,形成了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
同時,市級部門一把手在擔任村“第一書記”工作中,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重點指導督促工作,合力推進。海寧也將此項工作列為年度考核和星級美麗鄉村創建核心指標,加強工作督導,實行周排名、月通報制度。市人大將此項工作列為年度重點議案,持續督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