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或于近期對外公布。”在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參與了“水十條”前期編制工作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透露。
繼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頒布之后,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水十條”的即將正式推出,無疑給環保產業又打了一劑強心針。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處長汪濤曾預測,“水十條”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主要內容包括工業污水處理和城鎮污水處理的提標改造。
業內分析預測,“水十條”出臺后,若僅考慮重點地區污水廠在3年內完成改造、單位投資按“十二五”規劃中平均約525元/噸進行估算,則年投資需求或達108億元。此外,從消滅劣類水質的角度出發,特別是近年來已經逐步開始的市政污水提標改造將會得到進一步強化。
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據監察部統計分析,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大小水污染事故均在1700起以上。盡管多年來水污染治理從未松懈,但我國總體水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環保部發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等十大水系的國控斷面中,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19.3%和9.0%。
在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和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9.6%。以污染最嚴重的海河流域為例,其主要支流泃河、潮白新河、北運河、大石河等全部都是劣V類水質,占比達到39.1%。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C40世界大都市氣候先導集團和國際水協會近日在全球共同發布了《城市水藍圖》報告。報告顯示,由于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中國17個城市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水污染壓力。
而最新發布的2014年中國水價值指數調查報告顯示,水污染、工業廢水排放、過度使用被認為是三大主要水問題。96%的中國城市公眾認為我國面臨嚴重的水挑戰,解決水問題迫在眉睫。根據中國水價值指數調查報告,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工業廢水造成的污染是中國最嚴重的水問題,而實際上農業使用農藥化肥才是水污染的主因。
TNC中國項目執行主任馬劍表示,投資水源保護地,加強對相關流域河流、森林和農田的科學保護和管理,是積極應對城市水源危機、防治水污染的重要舉措。主要城市投資水源地保護,可將供水污染降低10%,水污染的預防通常比事后治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河湖生態健康惡化,服務功能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嚴重下降,成為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瓶頸;目標總量控制對污染負荷減排效果顯著,但與水環境容量脫節,制約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家層面推廣水質目標管理勢在必行。”宋永會告訴記者,基于水專項的研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對“水十條”提出10項建議并且已全部納入,包括河流干流全面達標與支流綜合整治、湖泊藻化治理與富營養化控制、城鄉水環境改善與功能達標、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重點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清潔小流域與農村環境治理、有毒有害物質減排與風險控制、良好水域生態保護與受損水體修復、流域容量總量控制與水質目標管理、體制機制制度建設與流域監管。
“水十條”出爐漸行漸近
2014年12月27日,宋永會在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水十條”或于近期對外公布,計劃提出了許多非常嚴厲的措施。據了解,官方最先公開提到“水十條”是在2014年1月9日舉行的2014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在分組討論中,吉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王國才稱,“水十條”正在制定之中。
時隔一年,“水十條”為何難見真容。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解釋說,水的問題涉及部門較多,需要協調多方利益:建設部門負責市政給排水管網與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農業部門負責農村源污染的治理,水利部門負責水資源保護,國土部門負責地下水資源監測,環保部門負責更多的則是水污染物的減排;此外,還有發改委負責重點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海洋部門負責海洋污染的監管,工信部門負責工業水污染防治,交通部門負責航運污染防治等。由于水環境復雜多樣,“水十條”涉及的治理標準繁多,這也是該計劃編制耗時較長的原因之一。
“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是環保部2014年要打的‘三大戰役’,其中水污染防治的重頭戲就是制定‘水十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水十條”是堪比“大氣十條”的重磅產業政策,將催化近萬億元的水治理市場,這無疑對相關產業公司形成重大利好。對于“水十條”,不僅地方環保部門寄予了很高期望。資本市場也對“水十條”的出臺報以了高度關注。
對于“水十條”的治理思路,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透露,其主要思路是“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指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比較好的水體水質,保證水質不下降、不退化;另一頭是針對已經嚴重污染的劣類水體,尤其是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黑臭水體,下決心治理好,大幅減少甚至消滅掉。通過這兩頭來帶動中間一般水體的水污染防治。
在具體措施方面,“水十條”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要大幅度削減工業污染的排放,二是要管理好城市生活污染的排放,三是治理好農村河溝、河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陳建鵬表示,我國的污水處理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水十條”的出臺為這個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有力的支撐。
水治理市場商機無限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近日公開透露,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專家們預計三大領域(大氣、水、土壤)涉及環保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環保產業出現大規模增長不言而喻。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十條”。據環保部預測,“大氣十條”的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對即將出臺的“水十條”,環保部此前測算,投資將達到2萬億元。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
“按照國家即將出臺的水污染防治的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多元融資,加快實施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巡視員王新懷近日在《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發布會上表示,在“水十條”出臺后,國家發改委將加強對各地重點流域、治污項目的指導和支持,督促地方建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項目審批核準“綠色通道”,創新投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
數據顯示,2014年,國家安排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預算內投資是55億元,一共支持了339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及部分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
據了解,在保護優質水源方面,環保部等已經出臺具體規劃。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將對國內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而對于污水處理,其中包括工業廢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等污染防治內容。“水十條”無疑將成環保產業2015年年初的重頭戲,多個與水相關的細分行業領域將因此全面受益。
“‘水十條’出臺可能類似大氣的十條一樣,可能會對水污染治理的企業帶來一個巨大的機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城鄉污水處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陳建鵬表示,“水十條”的出臺將會為水污染治理行業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一位分析人士稱,“水十條”出臺后,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處理等細分領域也將會進入快速成長期,一個萬億級市場或將“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