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上獲悉,山東省存在著近六成入海口排污治理不能達標、漁業資源衰退、近岸海域開發接近極限等問題。
在會議上,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表示,海洋與漁業經濟的增長速度,略高于整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但增速趨緩。從海洋經濟來看,全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3136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9696億元,年均增長15.2%。但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2012年以來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比2012年增長8.1%,預計2014年比2013年增長8%。
從用海角度分析,2013、2014年填海指標只用了60%左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海洋經濟下行的問題。
據了解,全省100余條主要入海河流中有20條污染嚴重,59%的入海排污口未實現達標排放。萊州灣、膠州灣和海島等典型生態系統總體呈逐年退化趨勢。
山東南部沿海滸苔連綿不斷。北部沿海罕見夜光藻赤潮、海洋卡盾藻(有毒赤潮藻)赤潮也出現了。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難以承載高污染、粗放型的發展。
山東省海洋捕撈產量連續多年徘徊在二百三四十萬噸,2014年比上年減少0.3%。有資料表明,山東省近海魚類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400余種減少到現在的110種,下降72.5%。捕撈產量下降,漁船停港歇業,將成為新常態。
“在海洋空間資源上,山東省的優質岸線利用已近極限,用海需求與有限資源之間的矛盾加劇。”王守信說,“過去一個時期,海域使用‘碎片化’、遍地開花,大量自然岸線被占用。直到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和企業未改變傳統觀念,未經審批任意填海,或者是批而不用、圍而不填,盲目粗放用海,造成了海域閑置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