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一份全國29個大中城市的居民飲用水水質取樣檢測報告出爐,報告稱14個城市存在一項或多項指標不合格的情況,其中在檢測的20項關鍵指標中,長春4次被點名:余氯含量低于標準,氟化物、砷及濁度超標。長春的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不?昨日,長春市多個部門進行回應。
檢測水樣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區,是民眾日常生活所用的終端水,選取了20項關鍵指標檢測:總余氯、PH值、濁度、總硬度、氯化物、硫酸鹽、耗氧量(CODmn)、銅、鐵、TDS(溶解性固體總量)10項感官指標和化學指標;硝酸鹽、氟化物、鉛、鎘、鉻、汞、砷7項毒理指標;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等2項微生物指標以及1項有機指標TOC(總有機碳)。
檢測結果顯示,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有14個城市存在一項或多項指標不合格的情況,約占抽檢城市總數的48%。
其中,就有長春。涉及到長春的不合格指標有四項。
回應
水質安全 疾控部門表示春節前再次進行抽檢
石頭口門水庫和新立城水庫是長春市的兩大“水缸”。
從“原水”變成“居民飲用水”都誰來參與監測?據了解,涉及到長春市環保局、長春水務集團、長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長春市衛生監督所等多個部門。昨日,新文化記者就長春居民飲用水水質問題,向上述部門或單位進行了一番了解。
環保部門:監測數值始終全部達標
“長年監測顯示,石頭口門水庫、新立城水庫兩個水源地相關監測點位監測數值始終全達標。”昨日,長春市環保局有關人員說。據了解,為保證兩大水源地水質安全,長春市先后在石頭口門水庫和新立城水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20項常規指標與理化指標,指標齊全。
長春水務集團:水質安全
“長春水質是沒有問題的,各項指標都符合國家要求。”昨日,長春水務集團有關人員表示,長春水務集團已在第一時間關注到此報告,并將此事上報長春市政府。目前,長春水務集團正針對此報告中所提到的四項不合格指標進行了解核實。
水質監測部門:每個月采水樣兩次進行檢測
“從檢測數據來看,所有指標都是正常平穩的。”昨日,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春監測站技術負責人介紹,為保證長春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長春市在市區設了140個水質監測點,主要檢測管網末梢、人口密集區、重點院校一些地方。
“每天都要進行檢測,每次20個點,城區基本覆蓋到。”該負責人透露,每個水質監測點每個月采水樣兩次進行檢測。
疾控部門:春節前將抽檢
“從我們檢測的結果來看,長春的水質是沒有問題的。”昨日,長春市疾控中心有關人員表示,此報告引起了長春市衛計委的重視。“目前,我們正在跟這家基金會積極地溝通,想了解它是如何采樣的,又是如何檢測的。”她透露,在春節前,也將對長春市居民飲用水的水質再進行一次抽檢。
衛生監督所:歷年監測都合格
據了解,長春市衛生監督所負責飲水衛生監督。
“我們也正在對報告中提到的指標進行核實。”昨日,長春市衛生監督所所長助理薛桂萍表示,“氯是有揮發性的。”她解釋,長春的凈水廠大多位于長春的周邊,這樣的話,水從水廠出來,通過管網運輸,到末端,余氯就會有一定的消耗。
薛桂萍表示,在去年10月份,長春市衛生監督所曾抽80個監測點的水樣,了解水質的余氯動態數據。“80個監測點的數據全都合格。”
而對于報告中檢測出“砷”、“氟化物”超標的情況,薛桂萍表示,“從歷年來的監測結果看,長春自來水從來沒有超標過。這次的結果也不能說明怎么樣,我們將細致核實,來保證長春的水質安全。”
延伸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水質?
從另一個角度,大家可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到我們的飲用水的水質?
據介紹,一個因素就是管網老化及漏點。據調查顯示,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普遍存在老化問題,長春也是如此。
昨日,新文化記者從長春水務集團官網上看到一則信息:長春水務集團于去年8月12日開始對供水管網進行普查,30個普查組共發現一次供水管網漏水22處,二次供水管網漏水356處,其中地溝漏水251處,共計漏水量36000噸/天。
此外,個別二次供水設施管護不到位也存在隱患。比如,二次供水水箱得不到及時的消毒清洗等。目前,長春乃至全省正在進行的二次供水改造,就是為了消除二次供水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對居民飲用水水質造成的影響。
建議
管理部門能不能對檢測結果實時公示
“能不能像PM2.5那樣,實時對自來水水質檢測結果進行公示。”采訪中,長春市民呂先生對此提出建議。他認為,對于居民飲用水的水質,政府肯定是重視的,否則也不會有這么多的部門對水質進行檢測。能不能把這些部門對水質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放到網上去,讓老百姓能看到。這樣,碰到突發事件時,不用等相關部門的解釋,老百姓第一時間就能從檢測數據上知道有關的情況。采訪中,新文化記者也了解到,北京市水務局去年就在官方網站上公示了全市五座公共供水廠(第三水廠、第五水廠、第八水廠、第九水廠、田村山水廠)的出廠水所進行的水質檢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