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極大地緩解了北方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據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體規劃》顯示,國家規劃備選了一批中線補水工程方案并適時啟動實施,其中大寧河補水方案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推薦的后期引江方案之一。
在渝全國政協委員集體建議,應盡快啟動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大寧河補水工程,“引江(長江)補漢(漢江)”將帶來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量與受水區當地水聯合供水后,尚不能完全滿足受水區的用水需求,而“引江補漢”有利于充分滿足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和漢江下游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
第二,國家投入巨資修建的三峽水庫,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實施大寧河補水工程,從三峽庫區引調長江水補充南水北調水量,可進一步發掘三峽水庫的作用和功能,提升工程綜合效益。
第三,實施大寧河補水工程,能夠合理修復供水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避免向外流域調水過多而引發漢江流域生態失衡等不良生態影響。同時,大寧河補水工程將牽涉到重慶、湖北的部分區縣,是全國重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實施大寧河補水工程,既能通過工程建設拉動工程所在地的投資、就業和產業發展,又能夠通過移民安置、生態補償等解決當地發展的瓶頸短板問題。
建議認為,大寧河流域水能資源較豐富,可利用部分大寧河水量,減少調水費用和對三峽水庫的影響。而調出地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重慶對此區域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發展原則,環境保護壓力小,國家如加大轉移支付支持,可確保調出水II類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