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政府近日出臺意見,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管理,以提高城市應對內澇災害能力。
據悉,哈市提出,在具有規劃線位并具備實施條件的前提下,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任務;用10年時間,建設一批雨水調蓄設施,基本消除城市易澇積水區域;2023年年底前,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哈市將組織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建立和完善市排水設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對現有市排水設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統、自動雨量實時監測系統、移動車輛視頻監測系統、泵站運行視頻監控系統、排水動態水力模型分析及仿真系統進行集成,逐步配備重點道路、橋梁、涵洞、重點易澇片電子監控設備,逐步建立起排水防內澇生產調度系統,并與數字城管指揮系統聯網,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
據介紹,哈市將加快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對新建小區,按相關規劃要求同步建設排水防澇設施,資金納入開發成本。建設單位應當在排水防澇工程施工前,將設計方案報排水防澇主管部門審查備案,工程竣工后,報排水防澇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據了解,哈市將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調蓄能力,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推進下凹式綠地改造,到2017年,下凹式綠地不低于城市綠地總面積的40%;在城市道路、停車場、廣場推廣使用透水性鋪裝材料,城市新建道路的人行便道采用可下滲結構,既有道路人行便道隨道路改造進行透水性改造,透水性便道長度不低于城市道路總長度的40%。積極探索和推廣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在新建中型小區配建雨水調蓄設施,大型單體建筑推行屋頂綠化等雨水調蓄措施。城市新區建設的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面積不低于40%。
據悉,哈市將對新建城區按照雨污分流制進行建設,并加快推進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步伐。加快改造易淹易澇地。2015年年底前,計劃在江南主城區重點實施先鋒化工區域內澇治理應急工程(續建)、新一泵站出水渠工程、化工雨水泵站工程、松拖泵站改擴建工程、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工程。
據了解,哈市將提高排水防澇設施養護技術裝備水平,逐步配備管道檢查和疏通機械,用5年時間實現機械化作業。完善排水防澇應急機制,各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充分利用手機短信、廣播、電視等渠道,主動向群眾發布雨情、水情、道路積水等信息。建設市排水防澇系統信息化平臺,實現雨情判斷、預警監測、遠程監控、風險評估等功能,2015年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