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環境治理水平好不好,要多看小河小湖小浜的水質。25日召開的上海紀念第28屆“中國水周”會議上傳出信息,上海已啟動新一輪河道水環境治理,除了大水體之外,還直面小河小湖小浜,使得鎮村級河道劣于5類水質的水體下降,目標是“潔水、暢水、活水”。
上海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新一輪河道水環境治理,不“零敲碎打”,而是整體推進,不各自為政,而是相互協作,水岸同治,城鄉并舉,力爭實現河道水環境面貌一年見成效、5年大變樣。到2020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43%上升至78%,鎮村級河道劣于5類水質的水體從65%下降至60%。
據了解,上海屬平原感潮河網地區,水系發達,河道縱橫。現有河道2.6萬條,總長2.5萬公里,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郊區縣。此前,上海通過采取“截污治污、溝通水系、調活水體、營造水景、改善生態”等措施,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帶動面上河道整治,城鄉水環境面貌得到了改善。
但是,治水并非一勞永逸。相關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上海河道水環境又面臨新的問題:水環境仍然不夠穩定,面廣量大的鎮村級河道中劣于5類水質的水體斷面仍然超過一半,河道淤積、水流不暢,水生態脆弱,臟、亂、差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依然存在。
上海市水務局人士說,上海將集中實施水污染治理工程,通過截污治污、調活水體、營造水景等措施,實現200公里重污染河道水質穩定,消除間歇性黑臭現象。同時,開展3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進一步改善區域內河道水質,確保飲用水源地和蔬菜灌溉用水安全。
與“潔水”相配套,上海將打通“斷頭浜”,使之與周邊水系溝通;疏通水系“腸梗阻”,整治河道上存在的阻水、束水河段,保障河道過水通暢,并在2020年年底之前對全市鎮村級河道全部輪疏一遍。歸根到底要“活水”,讓水“動”起來,深化“引江(長江)濟太(太湖)”上海地區調水方案,持續改善黃浦江等河道的水質,并且實施水利控制片的調水和圩區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