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質檢測員正在工作。
“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羅大佑《鄉愁四韻》里這句歌詞,每每唱起總能激起無數華夏兒女的共鳴。去年底,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那遠方的一泓長江水不遠千里匯入津門,如今天津市民也如長江畔的居民一般,喝上了“酒一樣的長江水”。長江水入津門,將大大提高城市供水保證率。同時,這流入千家萬戶的長江水水質如何保證,喝得“醉人”的同時如何喝得“安心”。日前,記者進入天津市自來水集團凌莊子水廠與水質中心,細探本市自來水水質“把關人”的工作全過程。
工廠化驗室:企業標準比國標更嚴
位于南開區水滴體育場附近的自來水集團凌莊子水廠和芥園、新開河、津濱四大水廠,負擔著向本市大部分地區居民供水的重任。作為通用水務化驗室負責人,有著25年工齡的邢麗每天的工作,既是給市民喝的水,也是給自己喝的水把質量關。
8:30準時刷卡進入水廠化驗樓后,邢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化驗員召集在會議室開晨會,安排好新一天化驗室每一個人的化驗任務。上到化驗樓二樓的理化室,邢麗拿起一根玻璃試管,按照規范裝入從廠內取樣過來的水,接著將小瓶插入一臺傳真機大小的儀器中,蓋好蓋子按下按鈕,15秒后,儀器上顯示了一個數字:0.1581NTU。“15秒是測試結果最準確的一個時間。”邢麗說,測試儀器叫濁度儀,測試的結果就是水的濁度值,濁度值是水廠日常檢測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這個聽起來非常專業的名詞,實際上就是市民日常口中的“水干凈不干凈”。邢麗告訴記者,目前國家標準對自來水的濁度要求是小于1NTU,市自來水集團設定的企業標準是小于0.3NTU,這個數值越小,意味著水越清澈。
水質檢測的環節多樣,除了濁度這一能直觀感受的環節,余氯也是一個重點檢測的環節。市民對此其實并不陌生,生活中除了看水是否清澈外,還會比較在意水的嗅味,余氯的指標決定著市民常說的“水的嗅味”。
在自來水廠二十多項檢測指標中,除了濁度、余氯這樣市民生活中有直觀感受的檢測環節外,還有一些看起來比較有意思的檢測環節。如一樓的微生物檢測,從廠里各個環節取樣回來的水,首先都要被放進無菌室進行培養檢測,經過24個小時、48個小時之后,如果水中存在細菌,少數細菌就會繁殖成一支“大軍”,肉眼能直接看到芝麻粒大小的不同菌落呈現不同顏色,如金色的大腸桿菌群、藍色的耐熱大腸菌。
這些檢測的結果,每一項都有一個對應的數據標準,水質好壞也從最終的結果中得出。
自來水生產全流程:在線儀器24小時實時檢測
化驗室檢測,只是水廠全天24小時水質檢測的一個環節。千萬市民每天都要喝的水,也不僅僅只有一個化驗室檢測環節來保證安全。天津市自來水集團通用水務有限公司運行部主任徐中惠負責全廠的運行工藝,對于整個水質監測,他宏觀上掌握得更為全面。除了邢麗的化驗室外,徐中惠說,自來水整個處理,以長江水為例,不遠千里而來的水進場后首先進行預沉,接著加藥混凝,再進行過濾,之后進入清水池進一步消毒處理,然后才可以出廠通過管網流入尋常百姓家。
以上提到的每一個環節,彼此之間都相互獨立依次進行,水廠并不是只對最后出廠的水進行檢測,而是對從進廠到出廠每一個環節的水都有取樣檢測。如此龐大的檢測工作,除了化驗室人工檢測外,徐中惠說:“利用水質在線儀表實時監測是水廠另一套重要的監測水質的保障系統。”在調度室,電腦正顯示著“生產運行監控系統”界面,水處理的全過程都有顯示,進廠水濁度0.88NTU、出廠水濁度0.160NTU這樣的數據,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依靠這套在線儀器檢測系統,水廠水質情況24小時都能實現不間斷檢測。
調度室里同樣也有工作人員24小時盯著屏幕每一個數據的變化,一旦有異常都會立即發現向上匯報并采取措施。徐中惠說,儀器檢測的數據與化驗室人工檢測的數據,多數是重合的,相互獨立的檢測,可以互相印證,進一步保證水質檢測的準確性。
水廠、集團、本市、外省市多重監督體系共織安全網
進入水質中心大樓,上下共五層的化驗室,設備齊全。水質中心副主任張世紅告訴記者,相比起水廠的條件,水質中心的檢測能力更加“高大全”,對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要求的106項檢測項目實現了全覆蓋,同時水質中心具備不同領域238項檢測能力。張世紅說,就檢測內容與程序來說,水質中心的檢測內容與標準和水廠基本一致,如濁度的標準也是按企業自定的不高于0.3NTU來進行檢測,檢測能力方面水質中心要更全更強。同時水質中心的檢測項目,除了水廠外,還包括管道水、曹莊泵站以及于橋水庫的原水等,覆蓋了長江水從入津到入戶的全階段。
對水廠水質的監督,最終目的都是讓市民喝上放心水。水質中心主任張旭東說,除了嚴格的“背靠背”檢測水質,保證各自檢測彼此獨立外,水質中心的檢測結果也會及時反饋給水廠以指導生產,同時數據會同步傳送給天津市水務局供水處,并上報給住建部。
除了水質中心的監督外,市衛生監督所也會定期對水廠水質進行檢測。由于住建部推行的城市間互相監測程序,本市水廠水質還會被其他城市監測部門監督。因此,從整個監督體系來看,本市水廠水質監測有著自檢、集團內部監督、本市監管部門監督、外省市監督等多重檢測,重重結果相互印證,一旦出現異常,都會第一時間核查并處理,以保證市民喝的水絕對安全。
檢測標準日益提高 檢測設備更加先進
作為生產者以及被監督者,邢麗、徐中惠的工作既服務他人也服務自己,家住水廠旁邊的徐中惠一家老小全部喝著自己水廠的自來水。保證水質安全也是徐中惠腦海中時時緊繃的那根弦。今年春節前,本市安監部門到水廠檢查時問徐中惠:春節期間有沒有特別預案?他說:沒有,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樣的工作態度,不敢有一絲的放松。
邢麗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本市對自來水水質要求日益嚴格,檢測也更為精確。剛上班那會兒,相比現在,自來水檢測一個是檢測項目少——現在比過去多了三分之一的項目。另一個就是要求相對低,25年來變化最大的一個指標是濁度。剛上班那會兒,濁度的國家標準是不高于3.0NTU,現在是1.0 NTU;檢測儀器也相對簡陋,以前的檢測儀器少,不少項目依靠人的觀察,甚至出現了同一樣品每個人檢測結果不一樣的情況。如今,隨著設備與工藝不斷升級,自來水水質檢測結果也日益精確,水質安全更有保障。
水出廠后第三方“監督”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水質中心給全市所有自來水廠水質“把關”
8:30,水質中心的工程師徐廣智開著車從單位趕往“固定取水點”——50路公交車站。
下車后拿著特制的消毒無菌瓶來到自來水龍頭處。
擰開水龍頭放了約10分鐘水。
放水10分鐘,確保管道內之前的存水都放干凈,所取水為當天水廠流出的新鮮水。
隨后用鑷子夾著酒精棉球擦拭了一遍水龍頭,并點燃酒精棉燒了一會兒。
給水龍頭擦拭酒精并點火進行燒烤,是對水龍頭消毒殺菌,防止細菌污染自來水,給水質的微生物檢測造成影響。
這一套程序完成后,才接水涮洗無菌瓶,隨后接滿水密封起來。
如果目測水渾濁或嗅味較大,徐廣智會當場向上級部門匯報。
繁瑣的程序意義何在?
徐廣智說,他取的水將被送回水質中心實驗室做各項檢測,因此從取水點取到的水必須沒有“雜質”摻入。
每個取水點帶回來的密封瓶都有一個編號,并不顯示地址信息。
徐廣智和其他三位同事每天上午要前往十個左右的取水點重復同樣的工作。
當徐廣智將密封瓶交到水質中心收水處時,這批密封瓶又會被重新編號發送到各化驗室。
在水質中心的檢測環節,取水員不知道誰在檢測,化驗員不知道檢測水的任何信息,只負責專業檢測,這一環節設定確保了水質檢測結果不受人為因素干擾。
徐廣智所駕駛的取水車上裝有行車記錄儀,每天的行車路線都有實時監控記錄。每到一個取水點,取水員還需要在專門設備上電子簽到,如此多環節約束,確保取水員按要求去監測點取水,還能保證一旦有問題可精確定位。
包括50路公交車站在內,全市共有254個取水點,可以做到有自來水的區域全部納入監測,并每月受檢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