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昨天起,北京市在朝陽、海淀、豐臺、通州、大興5個區縣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全面推行水影響評價制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審查指標包括建設項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網的供水條件、污水排除方案等。
據介紹,實施水影響評價制度后,原來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和洪水影響評價三項行政許可合為一項,作為建設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與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實施并聯審批。今后,項目建設單位只需委托具有資質的專業單位編制一份報告即可。審查不通過則項目終止。
截至上個月,北京市水影響評價評估中心籌備辦公室共接收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文件126件,其中33個項目未一次性通過技術審查遭遇“返工”。記者在最新一期北京市水影響評價技術文件審查結果公示中發現,4個項目中有2個未通過審查。
相關負責人介紹,騰訊公司北京總部大樓項目就曾提出每年36萬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評審后,被壓縮至不到25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