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武漢持續降雨,且雨量較大。昨日獲悉,由于新建成的一批排水設施發揮作用,同時啟動排漬預案,現場調度,抽排及時,曬湖、單洞門、臺北路、金家墩立交涵洞、三角路立交橋、柵欄口立交橋地區等多個老漬水點,均從漬水“榜單”上消失。
在這場強降雨中,全市局部地區出現短時漬水,漬水地段主要受短時降雨量較大及在建工程施工影響。
不過,可喜的是,武昌曬湖,漢口單洞門、臺北路、金家墩立交涵洞地區,曾經“十雨九淹”,通過去年實施的道路排水工程,新建的排水箱涵拓寬和連通出水通道,降雨及時排走,使得本次強降雨漬水范圍和時間較往年減少。
去年剛剛建成的武昌三角路泵站、柵欄口泵站及時連續抽排,立交橋下漬水不再,徹底解決了三角路立交橋、柵欄口立交橋下“逢雨必漬”的老大難題,確保立交橋下不因漬水影響交通。
據統計,清明期間水務部門出動1500多人次和近百臺搶險泵車上路排漬,市區泵站緊急啟動排漬預案,累計抽排漬水3000余萬立方米,水量超過3個沙湖。4月5日清明節當天,召開全市水務排漬應急第一次調度會,組織中心城區水務局、排水公司以及市屬泵站負責人,梳理漬水點,分析找準原因,現場調度,制定對應措施。
此外,暴雨來臨前,市屬泵站提前預排,降低湖渠水位,預留空間。各區也持續開展排水管網疏撈工作,累計疏撈管網1200余公里,確保現有排水設施正常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