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行業退出城區 城市規劃要保留水域面積
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并不平均,《計劃》提出要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這也就是說,很多項目乃至城市的規模都必須考慮水的問題。而在一些城區的污染行業,也要有序退出,這其中包括城市建成區內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
另外,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占用水域,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濱海地帶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限期退出。
洗車以及城市綠化等優先使用再生水
針對水資源的再利用,《計劃》提出要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自2018年起,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萬平方米、天津市5萬平方米、河北省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應安裝建筑中水設施。
飲用水
從水源到水龍頭實施全過程監管
飲用水安全大家最為關心,為保障飲用水安全,《計劃》提出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供水單位應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地級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自2018年起,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飲水安全狀況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
對水污染突發事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
水費
今年年底縣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實行階梯水價
節約治污都離不開市場機制?!队媱潯诽岢黾涌焖畠r改革。縣級及以上城市應于2015年底前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具備條件的建制鎮也要積極推進。2020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也就是說,多用水將超額收錢將會實現全覆蓋。
污水處理費要提高標準 并且做到應收盡收
至于污水處理費,一般都是根據用水量進行一個折算,確定污水量進行收費。對此,《計劃》提出將修訂城鎮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合理提高征收標準,做到應收盡收。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地下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區地下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應高于非超采地區。
將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 高污染品或征消費稅
在稅收方面,《計劃》提出要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資源稅稅費改革等工作。研究將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
監督
研究建立國家環境監察專員制度
在監管方面,《計劃》提出將加強對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環保工作的監督,研究建立國家環境監察專員制度,對造成生態損害的責任者嚴格落實賠償制度。嚴肅查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領域越權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久試不驗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每年公布水環境最好、最差十大城市名單
國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市)水環境狀況。對水環境狀況差的城市,經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節水型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并向社會公告。同時健全舉報制度,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環境問題,一經查實,可給予舉報人獎勵,并將積極推行環境公益訴訟。把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水情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支持民間環保機構、志愿者開展工作。
保增長
“水十條”可拉動GDP 5.7萬億
“水十條”不光是治水,專家表示這些措施對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將是一個重大利好,環保工程建設、設計和咨詢等環保服務業將從中受益。
環保部運用國際通行的模型對《水十條》實施的影響做了預測評估,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為5.7萬億元,其中直接貢獻占13%,間接貢獻占87%;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4萬億。而對就業的影響,“水十條”的實施累計可增加非農就業約39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