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成都藍天“顏值”爆表,驚艷了全市居民。為使環境持續優化,今年,我市深入開展200條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工作;重拳出擊大氣污染治理,今年1—5月我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下降33.3%。天藍地綠、 氣爽水清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
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項目總數為204個,比去年增加30個,項目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公布的一季度執行情況進展喜人,顯示出我市積極將改革發展紅利投入民生領域的“大手筆”。
不斷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市主動適應、搶抓機遇,在將一項項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同時,將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到實處,切實提升全市居民的生活品質。
【民生服務】
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一以貫之地理念是“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對象的滿意為標準”,在下放管理權限、壓縮審批項目、優化審批流程的基礎上,構建了并聯審批通道、標準件通道、中介服務通道并行的“三位一體”審批服務體系,打造了“962000”政務服務呼叫中心。
高新區年底前實行
企業登記“一照一號”改革
第一個啟動部門公章作為行政審批專用,打破全國的行政審批專用章無實際審批權格局,將審批權限完全授予窗口;第一個建立“企業設立”和“項目報建”并聯審批通道,原來需要5—8個工作日完成的企業設立審批壓縮為最快50分鐘辦結,項目報建審批從原來68個工作日壓縮到17個工作日,創造了全國審批效率領先優勢……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創造了多個第一。
去年來,緊隨政務服務能力提升,成都高新區陸續推出“十五條意見”、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窗式”服務等多項改革措施,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市場主體發展。今年1月1日至5月28日,成都高新區新登記各類型企業6166戶,同比增長56.18%;新增注冊資本(金)244.31億元,新增企業數量和同比增長率居于全市前列。
緊隨“三證合一”登記制度的推進,截至2015年5月28日,成都高新區共為129家企業辦理了“三證合一”登記。成都高新區 “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實現了“一照三號”,年底前,將實行企業登記“一照一號”改革。
部門聲音
市政府目督辦:
民生實事 提標擴面 問需于民
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民生工作目標包括城市改造、環境治理、扶貧解困、就業促進、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百姓安居、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等10個方面204個具體項目。“民生實事項目總數204個,比2014年增加30個,項目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既符合市委提出的民生‘大投入’總體要求,也為我市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市政府目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生實事工作目標是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在目標編制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問需于民選好項目、內外同步論證項目、上下對接充實項目,確保民生實事貼近群眾需求、符合成都實際。
“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促進民生改善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舉措,同時我們也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基本思路,2015年民生實事項目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繼續在促進就業、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優先安排、持續發力,不斷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更加注重回應群眾新期待、新要求,主動聚焦交通出行、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公建配套等民生熱點難點,推出了“加密城市公交網絡”“應急應對重污染天氣”“補充河道環境用水”“建設食藥投訴舉報網”“公辦幼兒園標準化提升”等一批新的實事項目,積極回應了廣大群眾新期待。
專家解讀
市社科院社會學與法制研究所副研究員明亮:
提高公共資源供給水平
在城市常住人口范圍實現“普惠”
整體看來,成都在民生服務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錯。但成都作為一個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在常住人口的公共資源的供給和配置上仍存在不足,影響了城市生活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明亮認為,在這方面,成都仍需進一步提高公共資源的供給和配置,以使公共資源在城市常住人口范圍實現“普惠”,從而進一步提高成都民生服務水平。
在民生工程方面,明亮對“北改”工程以及“四改六治理”中的老舊院落、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都有關注。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城市更新和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加快城市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但是舊城改造需要結合城市轉型需求,而不能為了改造而改造。他建議,針對老舊城區,還可以采用軟環境打造的方式來實現提升,即通過社區居民自治,下沉公共服務事項,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最終擴大公共服務覆蓋面,以小投入獲得大的民生服務效益。
【“北改”工程】
“北改”工程規劃總面積為195平方公里,涉及金牛、成華、新都三個區,其中集中實施改造的范圍約104平方公里。該工程的規劃區域為東起新成華大道,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金牛大道),南抵一環路(局部至府河),北至繞城高速金牛、成華北邊界,含繞城高速內新都區部分區域。“北改”工程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產業調整升級、生態環境和文態建設等。
大力推進工程建設
今年計劃完成投資730億元
6月2日,作為成都“北改”路網建設的重要工程,位于金牛區與郫縣交接的金糧路A、B兩線已正式竣工通車。
今年,“北改”工程重點圍繞北城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公建配套設施、環境建設等方面,集中安排新建、續建重點工程項目96個,“北改”區域內預計完成投資總額將達730億元。
今年,“北改”骨架路網體系將繼續完善。除金糧路A、B兩線外,年內還將著力形成金鳳凰大道、動車30線等新建重要區間連接道路;加快推進十里店五路口等重要道路節點建設;基本建成萬石路(繞城段)等“北改”骨干道路;抓好城北出蓉大通道建設。
結合“四改六治理”工程,今年的著力點將放在加快實施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按照計劃,解放路二段棚戶區、澤瑞西園(金牛西苑)等在建項目實現竣工;啟動成華區猛追灣街3號等項目簽約、云內動力生活區等改造項目拆遷、創谷101地產項目建設。
今年,將繼續一手抓全力推動傳統產業的關閉調遷、提升改造和轉型發展;一手抓加快新建項目建設。其中將加快推進天樂集團城北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力爭大西南建材城等完成搬遷;力爭西南婺商商會總部大廈、西部醫藥貿易配送中心等項目竣工投運。
【大氣污染治理】
燃煤鍋爐的整治行動,是成都大氣污染治理中擊出的“重拳”,去年年底以前,我市已把五城區的、繞城以內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完,其治理效果也是十分顯著,今年1—5月我市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下降33.3%。
燃煤污染治理見成效
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
走進成都市西郊黃田壩的成飛公司內,4根“身材小巧”僅有10多米高的煙囪取代了曾經3根45米高的煙囪,而采用德國先進環保技術新建的4臺20蒸噸臥式水管鍋爐以及相關配套設備也已經投入了運行……而曾經在這里工作的6臺老式燃煤鍋爐也將和煙囪一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而隨著這些老設備的“退役”,也標志著我市中心城區在繼嘉陵電廠關閉后的最大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據了解, 成飛公司之前使用的燃煤鍋爐,主要產生的污染物是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而這次鍋爐煤改氣項目實施以后,照目前公司年燃煤用量3.7萬噸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約106噸,減少煙塵排放約500噸。
當然,這只是成都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個鏡頭縮影,重拳出擊燃煤污染治理,機動車排氣污染、揚塵污染、餐飲油煙污染的治理,成都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在去年增加91天達標天數的基礎上,今年1—5月,成都不僅優良天數在去年同期基礎上增加了13天,而且主要污染中的二氧化硫下降33.3%,氮氧化物下降了24%,PM10下降18.6%,PM2.5下降25.2%。
【水環境治理】
黃家河、李河堰……200條位于郊區(市)縣的中小河渠,被列入了2015年河渠污染治理專項行動的“黑名單”。在全面完成2014年度183條黑臭河渠治理的基礎上,我市要深入開展2015年度200條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工作,計劃用1年的時間完成截污治理,再用1年的時間進行鞏固治理,包括查漏補缺、杜絕污水復排、清淤、完善污水收集管網、長效管理機制等。
排查4480個下河排水口
強化河渠水環境長效管理
如何具體進行水環境綜合治理?“首先,我們要深入排查排污原因,對排水口和污染源進行逐街、逐巷、逐管反向溯源和順污尋源,準確掌握每一個排水口的污水排放成因。”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查明原因后,將根據排查結果,對有污水排放的下河排水口逐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針對性地采取河渠清淤、污水管道清通、化糞池疏淘等非工程措施和雨污連接管封堵、單元戶雨污分流改造以及新建污水管道、污水檢查井、雨水檢查井、密閉污水檢查井、拆除堵頭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有力有序地實施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工程,嚴防下河排水口反彈排污和新增排污,促進河道生態修復。
2015年郊區(市)縣200條黑臭河渠治理,共排查4480個下河排水口排污。截至目前,新津縣治理工作推進較快;青白江區、崇州市非工程措施治理工作已展開,已規范整治養殖場10家,規范整治排污企業4家。“三分治理,七分管理,強化河渠水環境的長效管理非常重要。”我市各級水務部門正查漏補缺,逐步建立起河渠日常維護和巡查監管的長效機制。據悉,到2017年,全市413條中小河渠實現“全線截污、水質明顯改善”目標后,河渠長效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河渠水環境質量將穩步提升。
市民熱議
天府軟件園員工張麗娜:
美翻了!成都的天越來越藍了!
張麗娜是天府軟件園內一家網絡公司的員工,近一個月來,由于朋友圈一直被成都的藍天白云刷爆了,令她情不自禁的也在朋友圈發出感慨,“天空美翻了!成都的藍天越來越多了!”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這樣一幅美景,在過去的這段日子頻繁在成都出現,讓大家大飽眼福,澄清湛藍的天空下,是一個個成都市民競相仰著脖子拍照的姿態。張麗娜的朋友圈就是這樣被藍天“占領”的:“全部都在‘曬藍天’,根本停不下來。”
白天,是洗眼睛的藍天白云,根本不用選角度,隨手“咔”下來都可以當屏保;傍晚,一輪明月早早掛在天空,上演日月同輝的美景。“還有朝霞、晚霞,還能更幸福些嗎?”說到這里,張麗娜更為興奮,“我真的看到遠處的山脈了,就在我們家房頂上!連綿的山頂與云朵無縫對接,雖然遙遠但是非常清晰!” 張麗娜跟她的朋友們一致好評,“這樣的成都,是我們的最愛!”
肖家河街道居民田明英:
老舊院落改造 改出我們滿意的家
肖家河正街42院是一個老舊院落,由于設施老化、一些公共配套不到位等等原因,居民對院落內的路面、綠化、環境等問題頗有微詞。今年,該院落納入了老舊院落改造,開始了舊貌換新顏的改造。
田明英說,自從今年3月中下旬啟動改造以來,院委會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就是院委員的一名成員,這次改造,我們跟居民代表一起,商定改造的具體事情,開會次數數都數不過來了!”不僅是“怎么改”,大家還要具體商議“改什么”,具體到外墻要涂的顏色、休息亭建成什么樣式、活動室設立在哪里……
目前,土黃色的瓷磚墻已經呈現,水表改為一戶一表,成立了夜間巡邏隊、保證院落安全,門禁、綠化、活動室都在改造進行中。“問題是大家一個個提出來的,改造就按照大家的想法來。”田明英說,老舊院落改造,改出了我們都最滿意的“家”,住在老小區的人生活越來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