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1時許,南京河西地區(qū)普降大雨。在燕山路與集慶門大街的交界路口,兩處用交通隔離圍擋局部封堵的圓形地域,顯得特別顯眼。圍擋內(nèi),停著6輛汽車,16名身穿橘黃色工作服的市政工人正在冒雨緊張忙碌。
在現(xiàn)場,一輛通體橘黃色的,外形像集裝箱貨柜車的車輛特別引人注意。該車右后車廂里并排了三根直徑為20厘米的泵管。車輛工作臺的綠色指示燈顯示,“總電源通”、“水泵啟動”等字樣,泵車機器轟鳴。建鄴市政養(yǎng)護公司的趙峰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這輛每小時抽吸600立方的泵車,正在把集慶門大街的路面積水抽到燕山路的雨水井,雨水通過地下的雨水管道,流到西北邊電臺村的排水泵房,再經(jīng)此排到下圩河。由于河水水面目前較低,所以這樣可以加快城市路面的排水,減少城市內(nèi)澇的出現(xiàn)幾率。
記者在現(xiàn)場注意到,泵車正把路面積水抽到燕山路的雨水井里,三根泵管都“水鼓鼓”的,看來抽吸的效果很強悍。除了泵車,幾輛小車上的可移動的小泵,也隨時待命。“只要雨水再大,小泵也要抽水,每小時可抽吸15立方。” 趙峰說。
在燕山路附近,萬達廣場的西南、東南以及星雨華府的西北,共有三處這樣的排澇值班點,三處有16個人當班。還有30余名值班人員分布在建鄴區(qū)的其他站點,只要大暴雨來臨,就有50余名市政工人加班參與城市排澇。55歲的尹師傅說,他參與城市排澇已有3年。只要連續(xù)降雨10個小時以上,排澇的壓力就很大。這幾天,下圩河的水位還不太高。如果連續(xù)降雨多日,河水水位也上漲,河西地區(qū)往下圩河排澇的壓力就大了。
據(jù)悉,在排澇值班期間,只要雨不停,他們就要在現(xiàn)場值班蹲守。盒飯、包子是他們的食物,困了就輪流休息,和衣在車上打個盹。
追問
燕山路為何“逢雨必淹”?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燕山路一帶,逢大雨必淹的主要原因,除了該區(qū)域地勢較低,周圍商住樓、住宅樓等高層建筑眾多的原因之外,主要原因是集慶門大街西延、水西門大街西延工程,雖然路面工程基本竣工,但由于燕山路西面是廣電部門的發(fā)射塔,塔下既有的管網(wǎng)錯綜復雜,這使得道路西延工程的地下管道鋪設工程,在燕山路西邊的地下還沒有完全打通,這樣通過地下管道排水到下圩河,還沒有完全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