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西湖水生植物保護區”圍欄范圍內,可以清晰地看到水草在湖水中隨波搖曳。水草上還爬滿了螺螄,成群的小魚兒穿梭其間,湖水看起來特別清澈。
作為西湖水質最差的一塊湖面,幾年前水草都養不活
如今這里水草起舞,魚蝦嬉戲,儼然一道新的風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現在正是西湖邊荷花初放的時節,很多游客漫步白堤都會忍不住來幾張合影。但是除了荷花、荷葉,最近湖岸邊的水草、小魚、小蝦也成了另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里儼然是一個透明的地下水世界:通透的水面下,繁茂的水草翩翩,爬滿成群的螺螄,還有小魚穿梭其間,很多游客都被驚艷到了。
2012年3月,西湖北里湖開始“大興土木”,在水底種“草”2萬平方米,期望摘掉“西湖水質最差”的帽子。三年過去,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欣慰地說,我們期望的良性循環實現了。
3年前種下的水下草原
如今長大了
昨天的白堤,人不算太多,從平湖秋月出發往斷橋方向,沿著北側岸堤漫步,最吸引人的是北里湖的荷花。再往前走幾米,一直延伸到錦帶橋的位置,有一大片水域用毛竹樁圈了起來,光禿禿的湖面似乎“很沒有內容”,但是走近一看,則是西湖的另外一番美:清澈的湖水,繁茂的水草、成群的小魚,夏日的清爽一下子涌上來。
你可知道,北里湖的清澈,是這群“凈水小保姆”換來的?
2003年底西湖引水工程運行,錢塘江水從太子灣一帶引水進入西湖。10多年下來,西湖已換水100多遍。北里湖是錢塘江引水入西湖后的出水口,水質一直墊底,除了荷花,想種點其他水生植物,一向很難。
2012年3月,西湖北里湖開始“大興土木”,在水底種“草”2萬平方米。避開荷花區域,從西泠橋東北側開始,沿北里湖一圈,一直到白堤、孤山北側。
昨天西湖景區工作人員告訴錢報記者:“以前水體能見度不夠,水底的植物無法得到陽光,很難存活。因此以前除了栽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栽種其他植物,基本很難。但是我們也期待北里湖能進入這樣一個良性循環——因為有陽光,沉水植物能存活了;因為植物活了,吃掉臟東西,水更清了;水清了,陽光更好了,植物長得越來越多……我們當初希望種下一片水下森林,來改善北里湖的水質,但是把握有多大,當時心里也沒底。但是它們長成了。”
這片透明的水下世界
是最好的生態學教材
“北里湖的水草大致有四種,深綠色的黑藻,一叢叢‘寬面條’是苦草,纖細柔美像綠色花朵的是金魚藻,像‘扁扁的豆莢’的是菹草,不只是斷橋水域,北山路沿線黑色小浮球攔起來的范圍內,水草們都長勢茂盛。”
北里湖以前也嘗試過種植水草,并不成功。為什么這片水下森林卻不僅活下來,而且日益茂盛?
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錢報記者,西湖活水引自錢塘江,“新水”從西湖的西南側太子灣、小南湖一帶進入,“老水”從西湖的東北側溢出。“以前北里湖基本每60天才能換一遍水,為了改變北里湖流動緩慢的情況,后來在西湖水底埋了一根1450米長、直徑45厘米的水管。這根沉水管道從玉帶橋蘇堤交叉口南側的水面下悄悄開端,從藏身大香樟下的小水泵房,一路經過蘇堤東浦橋、孤山路西泠橋,來到北里湖。”
水泵勤快地打水,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北里湖。給力的活水盤活了北里湖。
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北里湖水質變好了,能見度提高了,湖底的水草能被陽光照到,自然就長好了,當初我們期望的良性循環也實現了。”
據了解,西湖治水10多年,水體透明度從10年前的50多厘米發展到如今的82.5厘米。“因為生態系統建立起來了,目前小魚、螺螄等各種生物也多起來了。前段時間甚至還出現了‘六月黃’,以后北里湖的水會更加清澈。”
但是昨天錢報記者也在現場看到,有不少游客伸手去撈水草、撈螺螄,甚至還有游客把吃剩下的柚子皮丟進湖里,對此,西湖水域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北里湖水質改善不容易,請大家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