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太嘉河工程已完成投資30467萬元,占確保投資額的50.8%﹔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已完成投資65140萬元,占確保投資額的58.2%﹔杭嘉湖地區環湖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資25041萬元,占確保投資額的55.6%﹔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已完成投資18847萬元,占確保投資額的62.8%。湖州史上投資最大的四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設目前進展順利,為深入推進治水添上了有力的一筆。
項目建設推進的歡歌疾進,是湖州今年以來治水的生動注解。據省治水辦全省1至5月份治水重點任務及項目進展情況通報顯示,截至5月底,湖州“五水共治”投資完成率為52.1%,高於全省51.5%的平均水平。涉及的18項重點任務中,重大行業整治、四大水利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這4項工作進展較快,位居全省前列,10項工作推進位於全省中游。
改善垃圾河、黑臭河,是老百姓最為迫切的愿望。在去年“清三河”良好基礎上,今年,各地繼續整治提升打響“清三河”升級戰,打造一條條生態河道。岸邊楊柳依依,鮮花簇擁,護岸雅致,水波蕩漾……位於德清縣鐘管鎮蠡山村的劉家橋河,就被這樣一幅如畫的美景所擁抱著。“我們還在沿河建了750米的游步道,將民居、古橋和小亭串點成線,打造成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生態河道。”村干部說。
德清縣新安鎮舍東村的陸云法龜鱉養殖場是鎮上最大的養殖場,近日,記者來到這個養殖場,工人正在拆除大棚。縣治水辦有關人員說,這里有15個大棚,目前已經拆除了5個,剩下的將在本月底前完成關停拆除。關停之后怎麼辦?在做好農業面源治理工作中,湖州全力引導關停養殖場轉產,通過對關停養殖場土地復墾,引進生態循環高效農業項目,積極引導轉產,農民因此嘗到了疏堵并舉的甜頭。
如今,湖州的每條河道邊都豎了一塊公示牌,上面不僅標明了河道名稱、河道等級、保潔人員、責任單位等內容,還把河長的職責一一列舉出來,并且公布了監督電話。“我是河道治理的第一責任人,壓力很大,所以每天巡查是必修課。”劉家橋河“河長”沈武才說。
目前,湖州全面推廣實施“河長制”,實現全市7373條、9380公里河道“河長制”全面覆蓋。市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說,今年,湖州將“河長制”作為“五水共治”的主要抓手,還將加大對“河長制”的考核,促使每條河道真正有人管、管得好。為完善長效機制,湖州正在抓緊建設“河長制”信息化系統。“這是強化實時監控、動態管理、信息共享和公眾參與的有效平臺。”這名負責人說,系統建成后,能實現巡查日志、信息舉報處理、工作考核等基本功能,同時也能進行水質查詢、污染源分布查詢等,預計年底前投入使用。
治水,歸根到底還需要全民共治。在昨天(6月30日)的全市“五水共治”現場會上,湖州正式下發了家庭護水公約推廣實施方案。到今年底,將在全市河道兩岸人口聚集的村莊全面推廣家庭護水公約,家庭護水公約成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并納入“五水共治”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