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帶攝像頭的機器小車,輕而易舉地“爬進”又深又窄的污水管道,從不同方位拍攝管道內壁影像,收集數據。近兩年,我市引入多種新技術到“五水共治”行動中,大到排查管道問題的機器人,小至凈化污水的微生物,對主要排水河道、排水管網、排水溝的分布及排水能力進行監控管理。這樣的科技手段對排水防澇無疑有重要作用。
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加劇造成強降雨,導致部分城市內澇嚴重,進入汛期以來,全國多座城市又重現“逢雨必澇”的情景:小區被淹、道路積水、交通阻滯、居民受困。這反映出,一些城市在排水防澇建設等方面還存在短板,還需要不斷加快升級。防澇排澇工作刻不容緩。
近年來,我市在防洪水、排澇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購置應急排水搶險車、完善管網、疏通河道、改造泵站……“硬件”的更新升級,無疑讓“城市的良心”更為強健,在汛期排澇上也更為自信。然而,硬件設施的完善是個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對老城區、老小區而言,更新老舊的地下設施談何容易!更新城市排澇的設施硬件固然不易,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無計可施。在現有的硬件設施下,多一些對硬件設施的養護,及時清除排水管網的“腸梗阻”現象,同樣能為城市排澇作貢獻。
有人說地下管網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呵護城市的“良心”既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每位市民的責任。曾有媒體報道,我市有些餐館及夜排檔將大量污水排入排水管網,大量的油脂在管網中存積,大大消弱了管網的排水能力。無獨有偶,一些工地施工的廢水和泥漿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排水管網,也會導致管網的“腸梗阻”現象。“良心”堵了,一旦出現澇災,后果可想而知。只有人人都多一些文明意識,杜絕亂倒亂排現象,城市的“良心”才能少一些麻煩,雨天出行才能多一些便利。
城市的“良心”需要人人的呵護。我們在為那些科技手段點贊的同時,也呼喚每個人提高參與意識,多給城市的“良心”一些文明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