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二四健身廊道、雙城河公園都建沈陽擬申報國家海綿城市試點
地面下滲結構
能使雨水通過鋪裝結構就地下滲,從而達到控制區域雨水徑流、雨水還原地下等目的,實現雨天路面不積水
雨水花園
通過植物、卵石的綜合作用去除徑流中的懸浮顆粒、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使雨水凈化,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
近日大旱致使樹木枯黃落葉,如果建成“海綿城市”,就可暴雨時積水滲入地下藏起,干旱天取水澆灌保成活。
今后這樣的“地下海綿”將成為現實,目前沈陽市正著手向國家申報海綿城市的試點,并計劃在中心城區的東南部建設首塊“海綿城市”試驗田。
地面鋪“海綿” 暴雨能蓄水
什么是“海綿城市”?沈陽市建設系統專家表示,原理很簡單,就是一塊大“海綿”一樣,降水時放開“吸水”,需要時擠海綿“放水”的過程。
目前,沈陽城區大量地面采取大理石地磚、瀝青柏油路硬覆蓋的方式,自然生態滲水能力減弱,降水滲透能力較差,地表水徑流加大,易形成積水和城市內澇。
今后城市建設中,在人行道、綠湖帶、廣場、停車場、行車道上使用可透水的沙石材料,鋪設透水磚,就像“海綿布”一樣能將地面積水滲透至地下,同時在地下設置蓄水空間,將水留存。干旱時可將地下積水抽上來,用于澆灌等。
此外,還可采取蓄、滲、排、用相結合的排水體系,增建河、湖、渠、人工濕地等多種類型的城市水系,增強雨洪調蓄能力。在新建和改造住宅小區時,配套建設小型地下蓄水池等。
七二四廊道等將藏“海綿”
目前皇姑區七二四明渠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年底變身七二四休閑健身長廊,免費對市民開放。
皇姑區七二四休閑健身長廊設置雨水綜合利用措施,融入了雨水收集、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海綿城市”設計元素。
地面下滲方面,健身廊道采用素土夯實、級配碎石、撼沙墊層和青石的結構形式,能使雨水通過鋪裝結構就地下滲,從而達到控制區域雨水徑流、雨水還原地下等目的,實現雨天路面不積水,雨水及時滲透排走;晴天地氣上升,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雨水收集中,在金山南路職工文化活動廣場設計了塑料蓄水模塊拼裝式蓄水池,收集從金山路至金山南路段的場地雨水約200立方米,會用于綠化灌溉、景觀補水和沖洗路面等,同時起到削減降雨時場地范圍內及金山路峰值流量的作用。
在金山路與銀山路南入口位置設計了兩處雨水花園,利用廢舊油桶內填充卵石的形式對雨水進行收集過濾,通過植物、卵石的綜合作用去除徑流中的懸浮顆粒、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離子、病原體等有害物質,使雨水得到凈化,并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
此外,沈河區雙城河等公園也建立了相類似的雨水收集和噴灌等系統。
沈城區東南或成“海綿”試點區
今年初,就有沈陽市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建議建立綜合治理體系,蓄排結合,加強污雨水資源再利用”。
記者從沈陽市建設部門獲悉,目前沈陽市正按照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關于海綿城市試點的申報要求,全力做好明年各項申報準備工作。一方面啟動《沈陽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和《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將海綿城市總體規劃技術要求和規劃控制標準融入建筑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化、城市水系等專項規劃中;另一方面研究制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
此外,計劃在市中心城區東南部的東至三環高速路,南至渾河,西至富民街及一環路,北至沈河區行政界,規劃面積約37.4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試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