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暴雨讓全市不少地段發生嚴重漬水,不過長江日報記者在青山江灘發現,雨水落地后,迅速滲入地面,被自然過濾吸收。
市水務局排水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青山江灘的設計采用了海綿城市理念,通過生態草溝自行收集路面雨水。同時江灘內使用大量透水鋪裝材料,把來不及下滲的雨水匯集到景觀水系中,雨水通過景觀水系內種植的挺水和沉水植物生態過濾后,補充地下水。
據悉,目前我市建設海綿城市主要采取“2+N”模式,進行試點建設和探索。“2”就是一舊一新兩處示范區,包括青山示范區面積23平方公里,四新示范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N”就是全市所有的新建項目,不管在不在示范區內,都要按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進行規劃審批。未來,我市將通過透水廣場、透水停車場、透水鋪裝等海綿城市建設措施,讓城市地面“透氣”“透水”;通過河道駁岸改造、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以及生物滯留、植草溝、人工濕地等措施,留住雨水,改善水質,讓城市更加潔凈,成為市民的生態宜居家園。
昨日下午,市防辦緊急召開全市防汛排漬調度會。會上指出,城市內澇是所有城市發展無法回避的問題,治理內澇,工程治水應與生態治水相結合。眼下,對該上馬、該整改的工程,如地鐵改管、黃浦路泵站、后湖泵站四期等,要下達“軍令狀”,以超常規措施啟動和推進,確保發揮效益。
同時,未來3年我市將擬投資107億元,支持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和管理機制的探索與創新,用于居住小區、公共綠化、道路海綿性改造和排水系統建設、水生態修復等7大項目的建設。根據規劃,改造完成后,全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在70%以上。在兩個示范區,每年將有3600多萬立方米、超過三個半沙湖的水量被留在區域內,就地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