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水庫查體,今后有望用上無人船了。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他們與駐青海洋科研院所在棘洪灘水庫共同開展了無人船實驗,首次探索使用無人船進行水體監測。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計劃將無人船投放在青島周邊水庫、入海口、近岸海域等,進一步開展無人船水體業務化監測。據了解,島城目前的環保監測,包括遙感衛星、無人機和人工監測等多種手段。
無人船亮相棘洪灘
記者昨在棘洪灘水庫水面上看到,無人船底部是兩塊浮板,上面放置著一臺儀器,帶有可伸入到水底的探頭。一組工作人員在岸上操縱按鈕遙控無人船,還有一組工作人員緊盯著顯示屏,查看無人船發回來的監測數據情況。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崔文連表示,青島是山東省首家使用無人船技術的城市,根據無人船配置、功能、使用環境,無人船成本在20至200萬元之間。此次使用的無人船,采用鋰電池供電,船速最高為3節,續航能力可達20公里,無線傳輸距離達40公里。
小船配備多種儀器
“非常精密,本來船體就不大,面積有限,要放置這么多儀器,必須事先詳細設計。 ”崔文連說,本次實驗的無人船上搭載了高精度GPS、電子羅盤、氣溫、風速、風向傳感器、CTD(溫鹽深儀)、聲學測深儀、水上與水下攝像頭、水下聲學傳感器、水樣采集等系統,完成了棘洪灘水庫庫區的氣象、水深、水溫、電導率、水下地形地貌等測量,并獲取了庫區環境背景聲學頻譜數據,通過無人船,實現了以前很多做不到的工作,如精確采集水庫中心區的水樣,比起人工監測,無人船更能節省監測成本,提高監測效率,并可以到達污染區等危險水域。
據了解,我市每月都會對8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監測,其中,嶗山水庫、棘洪灘水庫在出水口位置,都設置了自動監測儀器,可每天24小時向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傳輸水質信息。不過,工作人員還需要每月定期到各大水庫采集數據,受制于條件限制,水庫中央和附近區域的水質情況如何、水底條件怎樣,無法很快掌握數據。 “有了無人船,我們就可以更完整地分析水庫水質情況了。”崔文連說。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徐美中 通訊員 王諾
環境監測上天入地
無人船的亮相,只是島城環境監測的一種手段。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市環境監測手段日益增多,除了傳統的人工監測外,我市還動用無人機,從空中對全市裸露土地等進行監測,此外還有遠在太空的遙感監測衛星。與此同時,我市還在膠州灣設置了固定的監測浮標,通過探頭深入水底,監測膠州灣底層水質情況。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每年還會乘船,到膠州灣內采集水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