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29條干支流中,90%已達Ⅲ類以上水質,大部分為Ⅱ類;武義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已從2014年初的8.3%提高到目前的50%,今年上半年氨氮、總磷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8%、8.9%,與入境斷面相比分別下降15.3%、17%,高錳酸鹽均值符合Ⅲ類水質要求。”近日,記者從縣“五水共治”辦公室了解到,今年以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提水質”目標,以河長制為切入點,扎實推進各項治水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
據了解,今年縣“五水共治”辦公室以“四單一評”為抓手,以截污納管為關鍵,以源頭管控為重點,狠抓治污設施建設,緊緊盯住工業、農業、農村三大污染源,嚴防“三河”反彈回潮,并不斷提高全民對“五水共治”的知曉率、參與率,為治水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按照省‘清三河’達標縣驗收要求,縣‘五水共治’辦公室迅速進行部署,采取系列措施,嚴密防范‘三河’反彈。”該辦負責人說,一方面,制訂下發《關于從嚴落實“河長制”的若干意見》,全面深化實施河長領銜治水制度,明確縣、鄉、村三級河長的分級管理職責,設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辦公室,層層簽訂《2015年度水環境治理“河長”目標責任書》,確保河長責任真正落實。同時,建立健全并從嚴落實八大河長工作機制,出臺河長工作考核辦法,明確河長十大問責情形,將河長履職情況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實績考核中。
另一方面,不斷完善“三化”保潔模式,強化月度考核評比,建立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目前,我縣東北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實行市場化保潔,定人、定崗、定時落實保潔責任;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村實行專職化保潔,每個村聘請1-3名專職保潔員,統一著裝、統一保險、統一工作標準;經濟條件薄弱的村,由村主職干部輪流義務化保潔。每月,我縣還進行河道保潔考核,開展“最美河道”、“最差河道”評比,并在報紙上進行公示,激發村民參與河道保潔的積極性。“近期,縣‘五水共治’辦公室還對照‘清三河’驗收標準,組織4個檢查組,對各鄉鎮街道開展全面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進一步推動‘三河’治理工作。”該辦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