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110千伏齊村變電站基建工程現場,筆者看到工程管理人員正在對該站新建成的雨水收集池規格、質量等情況進行評測。這是山東棗莊公司首次在變電站建設中創新應用雨水收集措施來解決站內用水問題,它比變電站提前一個多月完成。
齊村站為無人值守站,主要用水為消防、綠化及沖洗。由于該站地下水質發黑發臭,且由于地質原因致使站內深水井結構不穩而塌方,變電站用水成為一道難題擺在工程管理人員面前。為此,棗莊公司大膽嘗試蓄收雨水解決站內用水問題。由于蓄收雨水的做法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他們便請教專家,集思廣益,多方論證,認真研究區域內氣候環境與水文條件,最終認定在變電站內創新應用雨水收集池的做法可行,能夠解決站內用水問題。
雨水收集池分沉淀池與蓄水池兩部分,為地下鋼混倉室結構,連接站內屋頂排水系統與地下排水系統。考慮到地面雨水雜質污物較多,雨水收集池主要以站內屋頂雨水為主要來源補給,通過屋頂集中排水的自然水壓導入沉淀池,再經過砂石、鵝卵石二級過濾后最后流入蓄水池存儲。在容量設計上,參照棗莊市年平均降雨量與站內屋頂面積,雨水收集池容積設計為320立方米;當雨水收集達到上限后,多余的水通過溢水口流入站內地下排水系統。
據悉,雨水收集改變了以往變電站功能配置,尤其是在當前水資源日益短缺的緊迫形勢下,雨水收集池通過調整排水系統的標高,利用自然勢差對雨水進行存儲、沉淀與凈化,做到了費用零增加、環境零污染,節約、節能、高效、環保,順應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贏同生的時代發展理念。同時,在成本節約上它也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能夠節省巨額資金。以棗莊市為例,全市約有80個變電站,僅站內用水一項每年便會節約用水25600立方米,按照工業用水約每立方4元計算,將節省資金10萬元以上。該成果如果在全省變電站推廣應用,預計每年將節約費用200萬元以上。如果在社會上推廣應用,將會極大緩解城市地下水采用及城市排水管網壓力,減少政府財政投入,并為解決我國水資源匱乏問題作出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