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以來,不少南方城市暴雨連連,群眾紛紛調侃開啟“看海模式”。近日記者在試點城市之一吉林省白城市調研了解到,這里正集中力量開展“海綿城市”工程建設,預計2017年完工,屆時全年80%的降水將得到有效利用,成為綠化灌溉、消防救火、城市清潔的重要來源。
吉林省白城市住建局局長 莊洪臣:
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一種新的理念,主要就是把城市建設成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更具有良好彈性。它主要是確保城市在排水防澇的前提下,把城市建設成為具有吸水、蓄水、凈水、滲水功能的綜合海綿體。
據莊洪臣介紹,“海綿城市”主要是通過在城市中建設雨水蓄滯帶、新建和改造雨水導流管、雨水口、建設雨水花園等解決吸水和蓄水問題;通過新增或更換管道、增加排水設施解決管網排水能力弱的問題;通過分、斷、堵分流改造等措施,解決市區雨、污水合流問題;再通過建設污水處理、生態溝渠、地表行泄通道等措施,解決回收利用和綜合調蓄等問題。白城市將拿出22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海綿城市”試點,分9項308個工程。
吉林省白城市住建局局長 莊洪臣:
我們海綿城市通過建設要實現雨水的自然汲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的水循環。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提升城市生態的自然環境,和整體的修復能力。
據莊洪臣介紹,海綿城市建設除了要對城市地下管網改造以外,還涉及交通、社區、公園、水庫等方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