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遮陽帽,腳穿大膠鞋,全身捂得嚴嚴實實,14名村民站在巢湖北岸,用工具把集聚成塊的藍藻撈到小船上,一根碗口粗的管道,連接著大功率的污泥泵,將小船上的藍藻送到吸糞車內,以便轉運。
8月15日,記者在巢湖北岸桂花臺觀景臺看到村民正在打撈藍藻,空氣中彌漫著腥臭味,三三兩兩的游人紛紛掩鼻離去。 “巢湖岸邊這一排房屋,都是農家樂飯店,平時生意很紅火,現在藍藻集中暴發,氣味難聞,游客就不來了。 ”肥東縣長臨河鎮孫柳村民組王士驕說。
目前正是高溫天氣,巢湖藍藻集中暴發,受西南季風影響,湖水泛藍,藍藻聚集在巢湖北岸岸邊。藍藻大量繁殖且很難消化,不僅對周邊環境產生惡劣影響,還會引起水質惡化,對巢湖市供水安全構成威脅。
“今年專門購置了兩輛吸糞車,每天每輛車要跑15趟,把藍藻運送到青陽山苗圃基地,作為肥料儲存起來。 ”肥東縣長臨河鎮黨委委員韋紅波介紹說。長臨河鎮政府成立由50名當地漁民組成的專業打撈隊,配備25條船、3輛吸糞車對藍藻聚集區實施打撈。從今年7月底起,長臨河鎮共出動打撈隊員700余人次,打撈藍藻共計1000余噸,大大改善了環巢湖大道北岸長臨河段湖面環境。
“每天早上6點20分就開工,打撈到中午11點半;下午從2點半一直工作到6點。天氣炎熱,打撈很辛苦,但是為了能看到‘湖水清、魚蝦游’,我們辛苦也值了! ”打撈工余秀英說。
據介紹,打撈分離的藍藻被送到指定地點后,經風干晾曬后成為天然肥料,被附近的苗木大戶用來培育苗木。 “以前漁民也種田,家家戶戶都在岸邊挖地窖存藍藻當肥料。現在土地流轉出去了,運輸藍藻成本太高,就沒種植戶來打撈了。 ”王士驕說。
長臨河鎮四頂山社區主任康紅星告訴記者,高溫天氣下藍藻生長快,有時一晚上就能長出一大片,巢湖岸邊藍藻聚集最深處可達2米厚,漁網都沉不下去。 “經過連日打撈,水面沒那么綠了,腥臭味也減輕了些。 ”
目前,長臨河鎮正結合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全力配合合肥市、肥東縣環保部門開展巢湖口藻水分離站籌建工作,未來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藻、水分離,達到“去藻水”重新注入巢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