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洋與漁業廳昨天發布《2014年福建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公報顯示,去年我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較好,第一類及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近岸海域面積的65.1%;第三類及第四類分別為9.6%、9.3%;劣于第四類水質的為16%,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海水質量連續5年持續好轉,提前一年實現我省“十二五”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
我省近岸海域監測站位目前已有355個,監測的平潭龍王頭、廈門環島路東部海域和廈門鼓浪嶼3個濱海旅游度假區水質常年保持優良;平潭龍王頭、廈門黃厝和東山馬鑾灣3個海水浴場健康指數常年維持在81分以上,達到優級水平。從季節變化看,各海灣8月水質最好,5月次之,1月和11月水質相對較差。
公報顯示,去年全省62個主要陸源排污口污水年排??偭考s為84.5億噸,同比減少5.4%;主要污染物年排海總量36.7萬噸,同比減少28.1%。
公報顯示,2014年我省已初步完成對廈門、晉江和東山3個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生態紅線劃定,提出相應的生態紅線管控政策措施,完成了全省涉海保護區的落圖工作,初步劃定了沿海設區市海洋生態紅線。根據劃分,我省加大了對海洋保護區、海洋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遺跡、特殊保護海島、海洋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區、重要河口生態系統、重要濱海濕地、紅樹林、造礁珊瑚區等10個類型區域的保護力度,實施海洋生態環境整治及修復工程,保護海洋生態。
公報顯示,我省根據省政府下達的《沿海設區市海洋環保責任目標(2011-2015)》考核任務,完成了對沿海6個設區市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落實2013年度海洋環保目標責任情況的檢查考核。
“十二五”期間,我省四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逾10億元用于灘涂養殖區整治、沙灘景觀和景點修復、米草治理、紅樹林種植、養殖環境整治和漁港保潔等海洋環境綜合整治和污染防治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