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郴州市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由2011年的80%提升到今年的91.5%。
郴州市共設置了47個水質監測斷面,覆蓋了翠江、舂陵江、永樂江、武水河、東江湖等主要水體。監測顯示,郴江河上游海泉村斷面過去重金屬經常超標,經過治理后,現已能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梁家灣斷面由過去的長期劣五類水質到現在基本達到三類水質。翠江黃泥灘斷面2014年全年穩定達到三類水質標準。舂陵江歐陽海水庫2013年至2014年兩年間,達到二類水質20次、三類水質4次。東江湖白廊斷面、出湖口頭山斷面穩定達到二類水標準。
2014年,國務院下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郴州市以此為契機,編制了多部、多地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和有色金屬產地產業整合升級方案。目前,納入到《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的398個項目,已完成200個;全市125個規劃內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獲中、省資金支持17.55億元,現已完成80個項目。今年,郴州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部與財政部聯合組織的全國138個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競爭性評審,成為全國30個獲得國家重金屬治理專項資金的地區之一。國家將連續三年實施重點支持,預計今年將獲得國家專項資金2.8億元。
郴州市一手抓水環境治理,一手抓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支撐。“十二五”以來,郴州市共依法關閉、淘汰200余家小非法采選、小冶煉和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涉重金屬企業。僅2014年,郴州市就否決了10個達不到環保要求的涉水項目。目前,郴州市已與中科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簽訂了《共建中科郴州智慧環保產業研究中心的協議》,力爭用2至3年時間,把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國家級環保產業技術研發和服務基地,為全市水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