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在官網上公開了全市100條市民身邊小河的水質數據。這100條小河是應市民申請,從大家關注的身邊近千條小河中,經專家論證遴選,在專業技術人員與市民共同參與下監測的,監測結果顯示其中黑臭占24%。昨天,上海市環保局公布了其中23條黑臭河道的“藥方”,連同它們的“病因”、“主治醫生姓名”、“承諾治愈時間”等一同曬出來,接受公眾監督。另一條黑臭河道也承諾本月完成情況排摸,將盡早制定出整治方案。
目標
潔水行動計劃將出臺
據悉,這是上海市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排摸小河道水質并對外公布,同時對黑臭河道實施“一河一策”,明確消除黑臭的治理責任單位、責任人、任務和時限,工作進展接受公眾監督,顯示上海市對于河道整治及水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日前,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2017年底前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力爭消除劣V類水體,這是國家戰略,更是上海市治水目標。
環境就是民生,碧水清波也是群眾幸福。事實上,市委書記韓正早在今年1月25日的上海兩會上就宣布,中小河道治理是上海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重中之重。上海“三水行動”計劃已正式出爐,《上海市清潔水行動計劃》也即將于今年10月公布。此次公布的百條中小河道是申城千萬條河流的縮影,而對24條黑臭河道的對癥下藥限時治愈,則是開學伊始的摸底考試,新一輪水環境治理的號角已經吹響。
摸底
小河重度污染超六成
摸清底數才能理出治水路數。據悉,目前全市范圍內共建有43個水質監測站,659個監測斷面,基本覆蓋了全市的地表水體,但往年重心在水源地和主河道上,中小河流治理現狀的情況并不樂觀。2014年上海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全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到III類的占24.7%,IV類和V類占26%,劣V類占49.3%。
“雖然身居水鄉,但是老百姓生活用水已經不再依賴身邊的小河,對那些水網水系等‘毛細血管’般的小河關注度越來越邊緣化了,記憶中的水碼頭、河埠頭漸漸遠離我們。由于缺乏關注,區域經濟建設又忽略了環境保護,管理還不到位,水質漸差,黑臭漸增,直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市環科院水環境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付融冰所長這樣解釋。
此次的100條小河水質監測狀況顯示,優良占10%、輕度污染占9%、中度污染占16%,重度污染占65%。其中黑臭河道有24條,浦東7條,青浦5條,金山4條,奉賢、閔行、寶山各2條,嘉定、楊浦各1條。
那么,黑臭河道是如何界定的呢?上海市環保局水處負責人鄭愷告訴記者,目前通用的標準是水體中溶解氧濃度小于2mg/l,即歸為黑臭河道。因為溶解氧量下降,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易于惡化。
病因
畜禽養殖等造成污染
研究這次公布的24條黑臭小河,發現主要成因源自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市政放江和農業面源及畜禽養殖等五大污染類別。其中以畜禽養殖為主的農業面源污染占到一半,三成是由生活污水和市政放江造成的,兩成是由工業污染所致。
金山區歡興村的村民們告訴記者:“下橫涇河的黑臭是被養豬場污染的。”市環境監察總隊綜合執法科吳晗笑副科長分析:“航頭鎮盧溝浜的黑臭是被小企業偷排污染的。”
黑臭小河各有成因,治療要對癥下藥。市環保局對每條河道提出了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具體要求,治理責任落實到區鎮,區鎮將對每條黑臭河道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理方案,并進行整治。
開方
對癥下藥綜合治理
目前,這24條黑臭河道中,除了閔行華漕鎮的姚墩港目前仍在情況排摸之外,其余23條均已由鎮及水務部門完成整治方案,大部分工程將在2016年底前完成。浦東川沙新鎮的莊家溝等部分河道已完成治理,接受市民檢驗。
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將對全市中小河道治理綜合施策——
中心城區的中小河道已基本截除污染源,現在需要通過生態治理等手段進一步改善水質;
郊區縣中小河道的改善重在截除污染源,從源頭上治理;
解決市政放江問題,重在理順管網解決污水出路,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工業企業污染防治,重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強化工業企業的日常監管和環境執法;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在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2016年底前上海市要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關閉或搬遷,并關閉調整所有不規范中小養殖場(戶)。2020年底前上海市將完成規模化養殖場的調整和污染減排設施建設。
市環境監測中心在全市已建4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659個監測斷面的基礎上,正在研究以“大數據”、“云服務”等新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在全面感知水環境與水處理過程的狀態下,實現“水環境數據監測”、“動態監督與預警”、“水質數據對比與統計分析”、“水環境治理效能評估”等各項關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