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簡下涌緊緊相鄰的一處工地上,鉆機正從地下挖出污泥。
工地污泥倒進了河涌?近日,有市民投訴稱,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簡下涌附近的建筑工地直接將污泥填到了河涌里。新快報記者趕往簡下涌發現,緊挨著工地的一段河涌,在產自施工現場的土石和污泥的侵吞蠶食下,目前已經“瘦身”不少。與此同時,棠下涌某段也驚現一處工地將渾濁的泥水排入河涌,源源不斷,令附近河段變色成了“黃河”。
簡下涌:工地有點亂,河涌被侵占
14日上午10時許,新快報記者來到離車陂南路不遠的臨江大道上的一座橋,簡下涌從此橋下穿過。位于橋的北面,河的西邊,與河涌緊緊相鄰的一處工地上,數臺鉆機正從地下挖出污泥,泥頭車駛過揚起陣陣塵土。
橋北,數百米長的簡下涌明渠,靠近橋的西岸仍能瞧見一小段磚砌的河堤。而再往北,已經看不到河堤的原貌,只見黑色的污泥和褐色的土石沿著河涌向河中間延伸。站在橋上向北望,河涌的寬度明顯在不斷收窄。新快報記者在現場見到,在工地里面的一臺鉆機旁,一輛裝滿污泥的泥頭車啟動后,沒有駛出工地,而是開到挨著簡下涌的工地某處,徑直將一車黑色污泥倒在地上。
在工地大門附近,墻上的“工程概況牌”顯示,工地上在建的是“村民住宅復建安置房”。其它信息比較混亂,“建設、設計、質(安)監、監理、施工”等欄,前后對不上號。“文明施工牌”上明文要求,“設置建垃圾場,不得亂扔材料及雜物,及時精理零散物料及建筑垃圾。”“清理”印成了“精理”。
從現場來看,附近工地的污泥蠶食河涌不是一兩天的行為。天河區相關部門一負責人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工地如在簡下涌填埋河道,這將構成違法。”
棠下涌:工地排泥水,染黃了河水
新快報記者昨日走訪了臨江大道與黃埔大道之間的棠下涌,意外發現有工地將渾濁的泥水排入河中。在棠下涌上的一座小橋底下,連綿不絕的渾濁黃泥水從一處排水口直入河涌,將附近約20米長的河涌染成一片黃色。進入河東的工地里,有一個隔成三段的小水池,上面有水管不斷將淺黃的水輸送到池中,將池子里的水攪得異常渾濁,然后排放到河里。
和簡下涌一樣,棠下涌也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氣味,因此,河涌兩旁的步行長廊罕見人跡。一位上了年紀的市民忍著臭味在河邊釣魚,一個上午已釣到了兩條兩三斤重的魚。
“如果泥漿還很渾濁,就不應該直接排出去。”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新快報記者,該工地的沉淀池顯然是“象征性”的,違反了相關條例。一般來說,工地除了修建三級沉淀池,需將泥漿水沉淀數日變清才能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