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官榮報道 日前從昆明市水務局、市節水辦獲悉,昆明已建成雨水收集利用設施119個,設計規模達7.9萬立方米/日。
雨水綜合利用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減輕城市河湖防洪壓力,減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設施資金。早在2009年,昆明就開始實施雨水資源化利用,并制定出臺了《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并于當年9月22日起施行,這也是國內第一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強力推進雨水資源化利用的城市。2011年7月,昆明市還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雨水污水和城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同時下發《昆明市雨水和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全面推進昆明雨水資源化利用工作。
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是節水設施的重要內容之一。截至9月22日,昆明已在工業和民用建筑項目已同期配套建成了119個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日設計規模約7.9萬立方米。已有68條約120公里道路,采用了雨水生態斷面技術與道路同步建設。并對已建成的51個公園綠地要求補建了雨水集蓄利用設施。雨水收集利用主要利用下凹式綠地、滲透鋪裝、植草磚、滲排一體化系統、地下建筑頂面與覆土之間濾水層、雨水收集池、模塊水池及景觀水體等方式對雨水資源進行利用,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等能力。
此外,為綜合解決城市雨污混流及城區部分區域雨水淹水點問題,昆明市還結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主城二環路以內開展了雨污調蓄池試點建設,共建成16座調蓄池,總容積為21.24萬立方米,配套管網17.7立方米。
相關新聞
《昆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辦法》完成聽證
本報訊 記者王密報道 近日,昆明市水務局完成“昆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聽證。眾聽證代表一致贊成制定并出臺實施專項管理辦法,以促進城市節水效能提升和有章可循。
該意見提出,將遵循規劃引導、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統籌建設的原則,按自然積存、滲透、凈化的“海綿城市”要求,建設城市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昆明市主城、縣城、重點集鎮和產業園區的雨水綜合利用規劃、建設、維護、監管等相關活動適用該《辦法》;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建設單位都應按節水“三同時”的要求配建雨水綜合利用設施。
其具體要求主要為:民用及工業建筑的建(構)筑物占地與路面硬化面積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廣場、綠地等市政工程項目;城市道路及高架橋等市政工程項目。此外,有特殊污染源的醫院、化工、制藥、冶金及加工企業、油氣庫、加油加氣站等區域,在建設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時,需召開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專業專家參加的專題論證會,確定建設方式,避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聽證代表普遍認為,對于昆明這樣一座嚴重缺水的城市,制定并出臺實施雨水收集利用專項管理辦法很有必要,可有力促進城市節水工作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令其有章可循。更可切實提升城市節水工作的實施效力,使之更科學、規范,更具可操作性。
部分聽證代表也提出了較有針對性的意見和看法。有聽證代表擔憂管理辦法獲批實施后,會否增加各類地上建構物及地面硬化項目施工的行政審批成本、實際施工成本。希望政府及職能部門對此予以綜合考慮,本著整合、簡化行政審批的原則,讓管理辦法更好地服務市場、企業、惠及社會。
還有聽證代表提出疑問: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后,若雨水回收系統出現問題,應該如何追責?該意見提出,雨水綜合利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在客觀上也會造成多頭管理,會不會出現相互間的責任推諉?代表認為應該強化“三同時”過程中水務部門的介入深度和監管力度,與其他部門、單位分工合作、責任明晰,以避免出現“多頭管理最后成多頭不管”。
市水務局已把該意見會同代表的各種意見,上報市政府常務會審批;通過后將形成正式的《昆明市雨水收集利用管理辦法》并公布施行。
鏈接
不建雨水收集設施將重罰
該意見提出,建設單位未辦理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備案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符合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建設條件但未按相應規模同期配套建設或者未配套建設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對建設單位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擅自占用、堵塞、拆改、廢除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和雨水管網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向雨水綜合利用設施傾倒垃圾等廢棄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擅自將雨水回用管道與自來水、地下水供水管道連接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未制訂設施保護方案,擅自在雨水綜合利用設施上或者周邊進行施工作業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造成設施損壞或者影響設施正常運行的施工單位要及時修復,所需費用由施工單位承擔,并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昆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
日供水200立方米
須配消毒設施
本報訊 記者楊官榮報道 記者獲悉, 昆明進一步加強了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要求日供水規模200立方米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必須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改變農村貧困面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程。近日,昆明市水務局向各縣(區)水務局,兩區、陽宗海管委會水行政主管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其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切實保障農村供水安全。據了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行地方政府負總責,縣級人民政府為工程建設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為進一步完善凈化消毒設施和水質檢測工作,日供水規模200立方米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必須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日供水規模200立方米以下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同樣要按要求進行消毒,保障供水水質安全。今年8月底前,要求完成水質檢測工作場所落實、化驗室裝修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10月底前完成儀器設備安裝和調試工作,11月底前完成驗收。
目前,昆明2015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已全面開工建設。
公交再生水洗車 年省清水7000噸
本報訊 記者楊官榮 通訊員楊吉攝影報道 昆明公交集團第四公司通過再生水回收利用,每年不僅可以減少約7000立方米污水排放,還能為企業節省近4萬元的水費。
開展城市雨水、污水再生利用是昆明一直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樣做不僅可以替代節約優質水資源,增加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實現優水優用,還能從源頭上就地截污和削減水污染負荷,對治理和保護滇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日前記者在北部公交樞紐站看到,一池污廢水,通過處理后,變成了清水,用這些水來清洗公交車,不僅能為公交節省一筆不菲的水費開支,還能減少對滇池水環境的污染。據了解,該公交車場從建場時,就按節水“三同時”配套建設了日設計規模為160立方米的分散式再生水設施。現在,該公司堅持每車每趟一掃、每天一洗的車輛保潔制度,每天清洗車輛達250臺次,一年再生水使用量達7000立方米左右,不僅實現了雨水、污水“零排放”,按工商用水5.6元/噸計算,還能為公交節省水費開支4萬元左右。
此外,昆明公交集團第四公司還嚴格控制各營運車隊的生活用水,同時還對供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保證水無“跑、冒、滴、漏”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