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荷蘭國際新城研究中心的專家在現場調研。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光明鳳凰城總占地面積1489公頃,是深圳市15個重點發展區域之一。為提升光明鳳凰城的城市認知度,推進鳳凰城建設,近日,光明新區聯合荷蘭國際新城研究中心(簡稱“荷蘭INTI”)舉行光明鳳凰城規劃發展中外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三次研究會暨綠環工作坊,提出了一個以3×3戰略為核心的光明綠環發展框架。
以海綿城市框架整合散點式綠色示范項目
據了解,光明新區鳳凰城功能定位為珠三角區域交流及創新服務平臺,深圳市創新型產業培育基地,光明新區行政、商業、文化休閑及公共配套核心區,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深化實踐海綿城市的示范區,構筑宜居、宜業、宜人的田園理想城市。目前新區啟動18項低影響開發示范項目建設,基本覆蓋城市建設開發過程中常見的項目類型,這些項目絕大多數位于鳳凰城所在的東坑水、鵝頸水流域,初步奠定了海綿城市創建的基本格局。
光明新區新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光明新區成立7年來,先后取得國家各部委頒發的“國家綠色建筑示范區”、“國家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區”等7項國家級改革示范試點項目,并聯合市規劃國土委、市水務局等部門先后印發了《深圳市城市規劃低影響開發技術指引》、《深圳市光明新區建設項目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規劃設計導則》、《規劃設計導則實施辦法》、《深圳市低影響開發技術基礎規范》等技術文件,在海綿城市示范項目、機制配套、投融資模式方面具備較好的基礎。
未來光明鳳凰城將如何開發建設?2014年,光明新區啟動光明鳳凰城開發指導規劃研究,在規劃策略上,提出以海綿城市框架整合散點式綠色示范項目及綠色資源,以新型城鎮化路徑整合改善城市功能,并納入海綿城市框架中。而光明綠環項目將依托光明鳳凰城內綠地水系,成為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平臺。
綠環項目總用地面積約381公頃,全長12公里,由濕地公園、光明新城公園、碧眼水庫、麒麟山公園、都市田園等大型綠地形成基本斑塊,沿東坑水、鵝頸水和高鐵綠廊形成連接廊道,與光明森林公園、觀瀾森林公園等基質相連,形成光明綠環的基本框架。未來綠環項目作為新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平臺,將從源頭控制、中間減排到末端治理進行系統性海綿城市構建,奠定鳳凰城的海綿城區格局。同時光明綠環將在提升環境質量、引領城市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前9月光明鳳凰城已完成112億元投資額
據了解,今年8月份,光明新區向全球啟動了光明綠環方案設計競賽,共有47家報名,其中符合報名資格的45家,最后共有5家入圍。最終中標的深圳奧雅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將整合多方優點,優化方案,將方案交付給建設單位指導建設。
此次工作坊就是專門聚焦光明綠環,以國際視野為光明綠環規劃設計出謀獻策,深化光明綠環設計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光明綠環工作坊成果匯報會上,來自荷蘭的INTI專家團隊提出了一個以3×3戰略為核心的光明綠環發展框架,最大化綠環功能價值,提升光明鳳凰城城市認知度。在具體實施方面,圍繞社會、生態、經濟三重功能,構建生態系統、慢行系統、品牌系統三重體系,并按照緊急性、優先性的原則提出了三個戰略片區,分別是“麒麟山”片區、“都市谷”片區,及河景片區(名稱暫定)。
記者獲悉,光明鳳凰城開發建設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期建設目標,其中近期目標包括啟動三大綜合體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滿足生產生活服務的需要;中期重點發展能較快實施的產業轉型及城市更新項目,持續開展土地整備、環境提升及產業升級的工作;遠期帶動企業更新、轉型升級。今年1-9月,光明鳳凰城14.89平方公里范圍內已完成約112億元投資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約81.73%。
據了解,光明鳳凰城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光明鳳凰城將依托光明綠環,形成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光明高鐵城綜合體項目已發布土地使用權出讓預公告,光明新城綜合體項目正在開展項目招拍掛前期準備工作;歐菲光生產基地、華星光電二期成功出讓,華強創意產業園、寶利來假日酒店正在施工,盛迪嘉光明壹號花園一二期、萬和創新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已封頂;此外,市第十高級中學、光明新區外國語學校、社會福利院、鵝頸水綜合整治工程、科發路、十七號路、十八號路等正在施工,新區文化藝術中心、深圳書城光明城、市中醫院光明院區等公共配套用地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